很多考生為面試做了很多準備,同時每個考生都有自己不太擅長的題目。根據offcn專家多年研究公務員面試的經驗,有一類題目讓很多理論政策水平很高的同學也常常愁眉莫展,尤其是沒有實際社會經驗的應屆畢業生。這類題目就是“溝通類題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溝通能力,常見于人際關系處理即情景應變類場景中。如:
老王是你們社區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最近因H7N9禽流感的爆發他經常在社區傳播一種恐慌情緒,搞得社區上下人心惶惶,你是該社區的居委會主任,請對老王說一段話制止他的行為。
這類題目都要求考生在答題中說出溝通要點,達到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一般要求說話得體、有針對性,情境感強。一般題目會設置公務員工作場景或者危機處理場景,需要考生對公職人員日常工作有一定了解,同時需要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看似很簡單的要求,卻是極不容易答好的,下面我就考生答題中常見的錯誤做一個梳理:
一、對身份審題不清晰。
公務員面試中的溝通類題目一般會給大家設置一個場景,同時給答題者設置一個身份。不同的身份代表著不同的資源整合能力,所以審清身份信息是答好這類題目的前提,但很多考生對此不夠重視。例如下面這道題:
小王的父親深夜突然發病,急需送往醫院救治,但門衛稱小區晚上9點之后禁止開門,拒絕為他們開門,導致小王的父親在送醫途中身亡。憤怒的小王及其家屬來到值班室想討要說法,發現該門衛已不知去向,小王便用鎖住,稱門衛不出現就不開門。假如你是街道辦的一名工作人員,領導派你去處理此事,你怎么做?(題二)
這道題目中,溝通的基本要點考生都可以答出,但會出現常識性的錯誤,影響答題分數。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錯誤的身份認知。例如很多考生認為最后應該向領導建議修改小區的門衛管理制度,這聽上去沒有問題,但大家需要明白的是:小區門衛管理屬于物業公司的職責范圍,作為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是沒有權限修改的,而只能協調督促物業公司來進行修改。再者,很多考生也容易犯把社區居委會當作一級政府的錯誤,實際上它屬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中公教育版權
二、情景錯亂。
有一種題目是要求現場模擬的,除了溝通能力還直接考察語言表達能力,對考生的素質還是要求很高的。很多考生面對現場模擬類題目時,如上面第一題考生必須以社區居委會主任的身份把考官當作老李來模擬場景,但好多考生都沒有審清楚情景而以第三者角度去解決,如此即使答得再好也不能得到高的分數。
三、不合情理。
很多考生在答這類題目時情景化感覺不夠,為了答題而答題,說出來的話不符合實際場景和人之常情。如題目很多考生上來就會說:“老王啊,聽說最近你在社區經常散播謠言啊”之類的話,很明顯這不符合實際生活,應該先對老王進行問候,且要委婉指出老王的問題。
四、缺乏針對性。
溝通類題目一般會要求解決一些問題,所以溝通要點就要具有針對性。很多考生在答題的時候只說明“我要去溝通”,但溝通的要點混亂盲目,說了很多,語言也很豐富,往往答題效果也不盡人意。
中公教育專家提醒考生,作答溝通類題目最關鍵的是審題,依次審清楚身份(包括說者與聽者身份)、說話情景從而分析出溝通的目標,最后確定溝通的要點及說話方式就可以了。當然,還要記得說“人話”,合情合理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