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2012年貴州
一、選擇題
1. 教育學研究對象是教育( )
A. 現象和問題 B. 方針 C. 政策 D. 理論
2. 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的教育論著是( )
A. 《學記
3. 下列不屬于騎士七技的范圍的是( )
A.騎馬 B.投槍 C.音樂 D.吟詩
4.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 )對人發展影響
A. 教育 B. 環境 C. 遺傳 D. 主觀努力
5. 布魯納所倡導的發現學習是一種( )的教學方法。
A.以直觀感知為主 B.以實際訓練為主 C.以探究活動為主 D.以情感陶冶為主
6. 班主任工作計劃一般包括( )計劃
A. 學期和具體活動 B. 全面和專題C. 課內和課外 D. 教學工作和思想工作
7. 三結合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是( )
A. 家庭教育 B. 學校教育 C. 自我教育 D. 社會教育
8. 學校對學生德育的重要特殊途徑是( )
A. 課外校外教育 B. 各科教學 C. 社會實踐活動 D. 班主任工作
9. 據布登的教學年限劃分成熟階段是( )
A. 第一年 B. 第2-3年 C. 第3--4年 D. 五年后
10. 教育實踐證明,學校工作必須做到( )
A. 以教學為主 B.教學、科研并重 C.教學、科研、生產三中心 D.所有時間用于搞教學
11. 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 主義教育。
A. 存在 B. 要素美國巴格萊C. 實用 D. 永恒美國赫欽斯
12. 教育一線研究者與專訓科學研究者協作研究教育實踐中某一問題,把研究結果應用到教育實踐的研究方法是( )。
A. 觀察法 B. 讀書法 C. 文獻法 D. 行動研究法
13. 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14. 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是( )。
A. 教育制度 B.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 C. 教育體制 D. 學校領導制度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16. 1981年北師大附小開始進行學制實驗是( )。
A. 六三制 B. 雙軌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17. 從時間上來說,師范學校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社會職業,( )。
A. 是同時 B. 師范學校出現早 C. 教師成一種獨立社會職業的時間早 D. 說不清楚
18. 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 ) 時期。
A. 并不重要 B. 非常重要奠基C. 沒有效果 D. 最不受外界影響
19. 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主張的是( )。www.sdsgwy.com
A. 赫爾巴特德國 B. 瓦·根舍因德國C. 懷特海英國 D. 克伯屈美國
20. 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
A. 人文教育為主 B. 科學教育為主 C. 攜手并進 D. 要看情況而定
21. 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
A. 主體 B. 客體 C. 教的主體 D. 學的主體
22. 人力資本理論說明了( )作用
A.教育對經濟發展促進B經濟發展水平對教育制約C.政治對教育的制約D.教育對科學技術的促進
23. 人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表明個體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24. 理想和未來是人生哪個階段的重要特征( )
A. 童年期 B. 少年期“危險期”C. 青年期 D. 成年期
25. 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和國家衡量各科教學的主要標準是( )
A. 課程 B. 課程標準又稱教學大綱C. 課程計劃 D. 課程目標
26.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應該具有三個特征是( )
A.強制性,基礎性,科學性B.強制性,普遍性,科學性
C.科學性,普遍性,基礎性D.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27. 《學記
A.循序漸進 B.直觀性 C.啟發性 D.因材施教
28. 結構化策略和問題化策略屬于( )教學策略
A.內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綜合型
29. 德育過程結構的構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環境
30. “學會關心”是下列( )德育模式所強調的
A.認知 B.體諒 C.價值澄清 D.社會模仿
31. 把對集體的管理和對個別的管理結合起來的是( )管理方式
A. 常規管理 B. 目標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民主管理
32.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 了解和研究學生B.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C. 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D. 統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3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正進行的教學活動不斷自我認識和反思能力是教學( )能力
A. 設計 B. 組織 C. 決策 D. 監控
34. 將人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
A. 榮格 B. 謝爾頓 C. 威特金 D. 霍蘭德??
35. 在比納-西蒙智力測驗中,每完成一個題目代表幾個月的智齡?( )??
A. l個月 B. 2個月 C. 3個月? D. 4個月??
36. 個體積極探索事物的認識傾向是( )??
A. 需要 B. 動機?? C. 興趣 D. 理想??
37. 編制16人格因素問卷的是( )
A. 艾森克 B. 卡特爾 C. 哈撒韋 D. 霍蘭德?
38. 以下能夠測定12種人格特質的問卷是( )??
A. 艾森克人格問卷 B. Y-G人格測試 C. 主題統覺測驗 D. 卡特爾人格因素問卷
39. 喬姆斯基提出的語言獲得理論是( )
A. 強化學說 B. 先天決定論C. 相互作用論 D. 循序漸進論
40. 針對某一方面的心理發展通過在同一時段內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進行比較,迅速找到差異方法,稱為( )研究 A. 橫向比較 B. 縱向跟蹤 C. 連續發生 D. 跨文化
41. 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對相同被試組進行反復跟蹤調查的研究是( )研究
A. 橫向比較 B. 縱向跟蹤 C. 連續發生 D. 跨文化
42. 將屬不同文化群體兒童一種或多種行為和能力模式比較的研究是( )研究
A. 橫向比較 B. 縱向跟蹤 C. 連續發生 D. 跨文化
43. 揭示兒童認知發生、發展的規律和機制的“發生認知論”的創始人是( )
A. 華生 B. 加德納 C. 皮亞杰 D. 斯騰伯格
44. 在《超越IQ
A. 皮亞杰 B. 加德納 C. 斯騰伯格 D. 戴斯
45. 認知學習分類理論是誰提出的( )
A. 布盧姆 B. 加涅 C. 奧蘇貝爾 D. 奧斯本
二、多項選擇題
1. 美國布盧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當包括( ) 領域。
A. 認知 B. 日常生活C. 情感 D. 動作技能 E. 安全
2. 文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
A. 內容的豐富 B. 增強國家對課程改革控制權
C. 課程結構的更新 D. 為課程改革提供物質基礎 E. 課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 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 )。
A. 幼兒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E. 學歷教育
4. 古希臘把“三藝”作為教育內容,這“三藝是指( )。
A. 四書 B. 文法C. 修辭 D. 辯證法 E. 論語
5. 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三結合”,發揮教育合力,這“三結合”所指的三種教育是( )。
A. 家庭教育 B. 道德教育 C. 班級教育 D. 學校教育E. 社區教育
6. 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是( )。
A. 方法科學 B. 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 C. 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文化學習
D. 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 E.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7. 一般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是( )。
A. 以業余為主 B. 以自學為主 C. 以長期為主 D. 以短期為主 E. 以國外學習為主
8.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A. 無歧視 B. 提早自立C. 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 D. 尊重兒童尊嚴 E. 兒童利益最佳
9. 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的是( )。
A. 重視課程標準化建設 B. 重視課程內容現代化、綜合化
C. 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結構化 D. 重視能力培養 E. 重視個別差異
10. 綜合課程有( ) 綜合課程有:
A核心課程又稱問題中心課程 B融合課程也稱合科課程
C. 潛在課程 D. 活動課程亦稱經驗課程E. 廣域課程
三、名詞解釋
1. 教育:
2. 教育方針:
3. 德育:
4. 課外活動:
5. 教育科學:
四、填空題
上一頁[1][2][3][4]下一頁
1. ____在《教學與發展
_____起主導作用,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以及______包括差生都得到____的原則。
2. 遺傳是指人們從上代那里繼承下來的一些先天的______的特點,遺傳素質僅僅為人的發展提供一定的____。
3. 歐洲奴隸社會曾出現過兩種著名教育體系,即______和雅典教育。
4. 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______ 相結合,培養德
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5. 德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______和道德品質教育四
個基本方面。
五、簡答題
1. 簡述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
3.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4. 科技發展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5. 為什么學校教育工作必須要堅持以教學為主?
6. 請說明教育目的同培養目標的關系。
7. 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六、論述題
1. 試從班級授課制的特點出發,論述實行小班化教學的優越性。
2. 聯系實際,談談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與具體內容。
3. 如何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A
2. C 《學記
3. C 騎士教育是中世紀西歐一種家庭教育形式,“騎士七藝”即騎馬、投槍、擊劍、打獵、游泳、弈棋和吟詩。
4. B 出自《荀子·勸學
5. C 發現學習是認知理論的產物,以培養探究性思維方法為目標。
6. A7. B8. D9. D10.A 11.C12.D
13.B 1993年十四大《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14.C 教育制度是國家各種教育機構系統的總稱。包括:教育施教育機構系統和教育管理機構系統。
15.B 1986年4月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6月十屆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修訂。
16.D 西歐縱向劃分學校系統的雙軌制是現代學制一種類型,學校系統分為兩軌:一軌是學術教育,二軌是職業教育。兩軌之間互不貫通。美國橫向劃分學校階段的單軌制,蘇聯中學上通下達,左右暢通叫分支型學制。
17.C18.B19.B 赫爾巴特教學四階段是“明了、聯想、系統、方法”;懷特海過程哲學的創始人;克伯屈“設計教學法”
20.C21.B22.A23.B24.C25.B 26.D
27.C 《學記
28.A29.C30.B 31.C32.B33.D
34.A (榮格1875-1961瑞士),創分析心理學。年輕時是弗洛伊德門生,后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分道揚鑣。(謝爾頓1899-1977美國)人格胚葉型類型論:內胚型(豐滿柔軟)內臟緊張型、中胚型(發達健壯)身體緊張型和外胚型(高大細瘦)頭腦緊張型。美國霍蘭德1959年人-職匹配理論。人格有生理類型和心理類型兩類。生理類型分類如古希臘體液說;心理類型分類如榮格把人外傾和內傾分類
35.B
36.C 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需要,引起動機的外在條件是誘因。個人興趣是個體以特定事物、活動及人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
37.B 艾森克(1916—1997英國)艾森克人格調查表(EPQ),人格特質理論“三因素模型”的提出者。卡特爾(1905—1998美國) 16種人格因素問卷簡稱16PF,世界公認的最具權威的個性測驗方法。美國哈撒韋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個人格測量量表,適用于16歲以上的成人。
38.B 人格測驗也稱個性測驗。測量個體行為獨特性和傾向性等特征。最常用方法有問卷和投射技術。
常用人格問卷有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 (MMPI)和卡特爾16因素人格測驗 (16PF)。投射技術包括幾種具體方法,如羅夏克墨跡測驗、逆境對話測驗、語句完成測驗等。主題統覺測驗TAT,美國摩根和默里于1935年編制。Y—G性格測驗是由日本矢田部達郎根據美國吉爾福德編制的個性測驗改造而成。Y—G是“矢田部一吉爾福德”的英文縮寫。Y—G性格測驗曾被用于日本的公務員考試。它有12個特性。每個人格特質有10個題目,共120題。
39.B 喬姆斯基(1928--美國),語言學家,轉換-生成語法的創始人心理學關于兒童語言習得理論解釋主要有兩類:后天學習決定論和先天遺傳決定論。后天學習決定論代表:(巴甫洛夫、斯金納、摩爾);先天遺傳決定論代表:(喬姆斯基)
上一頁[1][2][3][4]下一頁
40.A41.B42.D43.C44.C 戴斯智力的PASS理論強調把智力看作認知過程, 計劃(Planning)、注意(Attention)、同時(Simultaneous)、繼時(Successive);1985美國斯騰伯格智力的三元理論: 組合性智力、經驗性智力、實用性智力;加德納1983多元智力理論:8種智力
45.B
二、多選:
1. ACD 2. AC 3. ABCD 4. BCD 5. ADE
6. BCDE 7. ABD 8. ACDE 9. BCDE 10. ABE
三、名詞解釋:
1. 教育:廣義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改變人的身心素質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構成現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由專職機構的專職人員承擔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影響人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系統性社會活動。
2. 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略原則和行動綱領。
3.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個體思想品質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三個方面。
4. 課外活動:是中小學為實現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配合,在課堂教學以外對學生身心實施多種影響的正規教育活動。
5. 教育科學:是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為共同研究對象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是若干個教育類學科構成的學科總體
四、填空題
1.贊科夫、理論知識、使所有學生、一般發展2.生理解剖、可能性
3.斯巴達教育4.生產勞動5.法紀教育
五、簡答題
1. 簡述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答:(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相互制約。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目的、領導權、受教育權。
(3)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現為:教育培養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以維護和鞏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
答:(1)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教師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統率各科教學。
? (2)精深的專業知識。教師須對本學科的歷史、現狀、未來等有精湛的研究、獨
特的見解、深厚的功底。
? (3)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因為各學科知識并非孤立的。
? (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識。
3.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答:(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規律。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規律。
(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規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4. 科技發展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科技進步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
(2)現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5. 為什么學校教育工作必須要堅持以教學為主?
(1)這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特點決定的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為主。
6. 請說明教育目的同培養目標的關系。
答:(1)教育目的是國家對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總體要求,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階段或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的具體化;
(2)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礎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須通過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實現。
7. 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答:(1)社會生產水平提高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離為學校提供專門從教的知識分子
(3)文字產生和知識記載整理達到一定程度,使人類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產生需要專門教育機構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六、論述題
1. 試從班級授課制的特點出發,論述實行小班化教學的優越性。
答:(1)班級授課制特點: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編班,按學科和單元課教學,教師教學在固定場所按固定教學時間表進行,
(2)班級授課制優點: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嚴格管理教學,使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班級授課制弊端:過于強調整齊劃一和集體統一同步,不能很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易發揮學生的全部潛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和發揮他們的個性才能。我國許多地區受經濟條件,師資力量不夠限制,班級規模過大,這使教師難以兼顧學生的多種類多層次需求,班級授課弊端尤為突出。
(3)小班化教學在保留班級授課制優點同時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體現因材施教原則,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最佳發展。
2. 聯系實際,談談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與具體內容。
答: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
意義: ①師德對教師自身發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心態;
②教師的道德行為直接示范學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③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內容:(1)對事業無私奉獻 (2)對學生真誠熱愛
(3)對同志團結協作 (4)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
3. 如何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
答:(1)教育能把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