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公租房所謂“公租房”,其全稱為公共租賃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戶型面積、供應對象和租金水平,面向北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等群體出租的住房。按照《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試行)
“設計戶型應以中小套型為主,適當配置大套型,層高2.7米。這四類戶型中,套型面積上下浮動不超過5%。”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廳室合一的單居套型可按照宿舍標準進行設計,廚房應具備使用簡單電加熱和排煙廚具的條件,而其余三類戶型廚房使用面積不低于4平方米;公租房衛生間使用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陽臺建筑面積均不大于4平方米。為了讓租戶可以“拎包入住”,公租房廚衛內的配套設施在竣工時將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廚房應當配備灶臺、洗菜盆、操作臺;宜采用廚房整體式櫥柜。單面布置廚具或雙面布置廚具時,居民做飯時的操作空間寬度不小于0.9米。衛生間應配備洗面盆、盥洗鏡、坐便器、淋浴噴頭、排風扇等必要設施設備。戶內應預留洗衣機位置,并設置上、下水管線。
由于未來入住居民基本是就近入住的正在輪候政策性住房的家庭和產業園區職工,公租房小區內的規劃也充分考慮到了居民出行需求:如配建殘疾人助力車、小型三輪車及自行車停車位,公租房機動車位參照經濟適用房“十戶兩車位”標準設置,每戶自行車位不應少于2輛,宜利用地下空間集中設置停車庫。在租戶的生活服務方面,入住公租房的生活水、中水、燃氣等計量應使用IC卡,實現計量付費一體化。公租房應采取集中供熱方式供暖,戶內應分室設置溫控裝置,并應設置分戶熱量計量或分配裝置。公租房在市政中水輸配水管線覆蓋范圍內的建設項目,應優先使用市政中水;沒有市政中水的,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的小區,應配套設計、建設中水系統。2010年北京市公租的建設計劃是1萬套、約50萬平方米。“導則”明確了公租房應實現產業化生產——采用工廠生產的標準規格的預制成品或部品,減少現場加工材料所造成的浪費和污染。
根據財政部在2010年全國兩會所作的財政預算報告,盡管2009年全國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支出增加了202.7%,但一年的總支出也只有550.56億元。就是把它提高到1000億元,并全部用于公租房建設,政府一年也只能提供3333萬平方米公租房,只夠解決167萬人的住房問題。北京3個近期開工的公租房項目成本租金為22元-30元/平方米·月的消息引發持續熱議。面對部分媒體“公租房租金高”的質疑,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本租金并非將來實際收取的租金,實際租金會比市場價低。而部分媒體則認為,若公租房單位面積租金只是“略低于市場水平”,那就喪失了保障性,并據此建議放棄建設公租房,改由直接發錢補貼“夾心層”去租商品房。
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北京全市住房租賃均價為2797元/月·套,同比上漲13.2%,其中城八區為2885元/月·套,同比上漲13.49%。而2009年,北京應屆畢業生月均工資不過2472元。顯然,市場房租過快上漲,已經讓穩定房租成為繼調控房價之后的重大民生課題。此外,市場提供的出租房源大部分是多居室、大戶型,很多租房者只能通過合租等方式分攤租金壓力。可以說,長期以來,可供租賃的商品房未必很缺,缺的是小戶型、低總價的租賃房,缺的是長期穩定、能提供正規手續與基本服務的租賃房。現實中,大量租房人長期處于不安定的心理狀態中,常為房東單方提價、突然收房轉售、不提供發票無法支取公積金等問題所苦惱。試想,即使補貼,市場會不會自動提供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的穩定租賃房源呢?有限補貼,又如何填補房租上漲的缺口和中介炒作的黑洞呢?公租房的存在,并不只是為“夾心層”多提供一些租房選擇,也不只是為保障這部分人擁有更獨立的空間、更體面的生活。正如手中握有儲備糧就能穩定糧價一樣,掌握一定規模的公租房,政府在相當程度上就擁有了租房市場乃至整個樓市供求的“制衡器”,進而能夠更好地規范和穩定市場,緩解住房難問題。在近期開工的3個公租房項目中,有兩個都屬于企業利用自有土地建設,將優先配租給本單位職工,這更說明北京建設公租房的任務十分緊迫,加大供給是當務之急。為此,我們需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多渠道籌措公租房房源,如何最大限度盤活社會資源投入公租房建設,如何降低公租房建設資金門檻,等等。
今年,北京計劃新建超50萬平方米公租房。在公租房從無到有、積少成多,住房保障方式從過去的以售為主轉向租售并舉乃至以租為主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出建設性建議,比如要求政府加大對保障房的財政投入,要求公租房租金定價方式更透明、考慮中低收入人群的實際承受能力,要求公租房配租范圍逐漸擴大至外來常住人口,等等。但草率判定公租房“不夠實惠”、要求停建公租房,卻未免過于武斷和不負責任。
公租房只能是保障房的一種形式,雖然發展空間還很大,但單靠這種形式是無法滿足這么多的缺口的。老師認為,解決之道是加快中小城鎮化的步伐,分流大城市的人群密度。只有中小城市有機會了,交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減少了,才能從根子上解決大城市的居住問題。同時,公租房應當更加關注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和一些有技術性的農民工住房問題,至于城市低收入者他們住房還是主要靠拆遷分房和廉租房來解決。增加公共租賃住房數量,降低公共租賃住房入住門檻,不僅體現出政府對民生的關注,同時也有利于政府加強對外來人口的管理,提高社會管理效率,是件惠及民眾,有利社會管理的好事。地方政府應該在加強對房屋租貸市場的監管的同時,盡快打破公租房戶籍限制,讓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百姓。從支持公租房的角度看,公租房的存在,并不只是為“夾心層”多提供一些租房選擇,也不只是為保障這部分人擁有更獨立的空間、更體面的生活。正如手中握有儲備糧就能穩定糧價一樣,掌握一定規模的公租房,政府在相當程度上就擁有了租房市場乃至整個樓市供求的“制衡器”,進而能夠更好地規范和穩定市場,緩解住房難問題。
‘公租房”目前正經歷“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的過程中。我國的住房保障方式,正在從過去的“以售為主”轉向“租售并舉”乃至“以租為主”的過程中。因此,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地方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對保障房的財政投入,要求公租房租金定價方式更透明、考慮中低收入人群的實際承受能力,要求公租房配租范圍逐漸擴大至外來常住人口。老師認為,不管“公租房”目前存在怎樣的“所謂漏洞”,只有不斷“前進”才是“大勢所趨”,任何時候,在政策沒有完善之前,輕易否定“公租房”,甚至希望走“回頭路”的想法,都將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二、高危行業防控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至中石油大連保稅油庫輸油管線在油輪卸油作業時發生閃爆,造成管線內原油泄漏發生火災,引發管廊道管線爆裂,火勢順排污渠蔓延,少量原油和污水流入海域,造成海面污染水域達50平方公里,影響范圍達100平方公里,南京化工廠爆炸事故 2010年7月28日上午,南京棲霞區萬壽村15號,途經南京塑料四廠拆遷工地丙烯管道被施工人員挖斷,造成丙烯泄漏,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后發生爆燃。爆炸事件已導致至少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療。7月28日,新亞強公司和吉林眾鑫集團的7138只化工桶被洪水沖入松花江,引起吉林市及松花江下游居民的恐慌,吉林省政府全力組織打撈,化工桶未大量流入國際性河流黑龍江。高危行業是指危險系數較其他行業高,事故發生率較高,財產損失較大,短時間難以恢復或無法恢復。比如地下采煤業、高空作業的行業、爆破業等等!常說的六大高危行業指:煤礦、非煤礦山、建筑施工行業、危險化學品行業、煙花爆竹行業、民用爆破行業。由于不少化工廠與居民區混雜在一起,被稱為“放置在居民區的定時炸彈”。國家海洋局公布的《2009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
“奉行‘GDP’主義的中國經濟增長觀念是直接違背科學發展觀宗旨的,在這樣一種不協調的理念下,爆炸事故的發生是必然的。” ——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周孝正一是有計劃地調整城市整體規劃,對居民區進行逐步遷移。在目前的工業布局不能輕易改變的情況下,逐步將一些居民區有步驟地遷出是一個現實可行的選擇,它的成本要比搬遷一個大型企業低得多。
二是以園區化思路構建新的沿江高危企業布局。除了有步驟地進行居民區的搬遷外,一些專家也指出,對于高危行業的產業布局要堅持園區化、集聚式發展的思路,對于舊有的企業布局和新建項目進行合理規劃和調整。
三是分門別類地進行空間布局調整。在進行沿江高污染企業規劃布局時,要考慮分門別類。對于一些存在著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在布局中,一定要遠離城市,對舊有的不妨搬遷,對新建的一定要建在偏遠的地區最好是山溝里面。
三、“豪華小學”
2010年9月1日,造價高達1.1億元的蘇州相城區陽澄湖小學正式投入使用,這所被稱為蘇州“最豪華”的小學配備了眾多先進的教學設施,并首家采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校園各處可以隨時方便上網,每個班級還配有獨立衛生間。然而可容納1400人的校區目前只有在校生700多名,很多教師稱不會操作過于“先進”的教學設備。
陽澄湖小學其實是一所很不出名的鄉鎮小學,占地66畝,建筑面積達28000多平方米,連食堂在內有7座教學用樓和附屬設施,小學每年級可設6個班,可容納1400多名學生,附屬幼兒園及幼托班可容納400多名小朋友。包括幼兒園在內,共有80余名教職員工。目前該校共有小學生690名,幼兒園共有182名小朋友。該校總投資約1.1億元,因配備了最新、最先進的教學設施,被稱為“蘇州最豪華小學”。這下,出大名了,許多人以為這是蘇州最好的小學。這種感覺讓這里的師生頗為自豪。已從教20多年的施建元老師,手拿對講機,在學校門口指揮放學秩序。他對記者說,老學校很落后,新學校很先進。有了更新更好的教學設施,也要有更新更好的教師隊伍,學校今年計劃招聘5個教師,已落實了4個。浦雯雯現在是“陽澄湖小學”的五年級學生,今年開學前則是“田涇小學”的學生。在校門口等候家長的她對記者說,新學校的條件比老學校強多了,老學校的跑道是煤渣的,新學校的跑道是塑膠的,老學校的教學設施只有黑板和講臺,新學校的教學設施應有盡有。騎著電瓶車在校門口接孩子的竇女士,在陽澄湖鎮已打工8年。她表示,夫妻倆都在這里打工,小孩在這么好的學校讀書,在老家是不敢想象的。而且,讀書的費用和蘇州本地人一樣,自己很滿意。
16點10分左右,六輛開著空調的大巴車在校門口旁一字排開。隨后,一隊隊學生在老師的護送下走出校門,依次走進不同的大巴車。在一輛大巴的車門口,一位女教師念著“33、34、35……”,學生都上車后,她匆匆對記者說,自己是押車老師,要護送所有學生到沿途的下車點,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家長接走,然后才能回家。而坐校車的費用是每學期200元,算下來每天約2元錢。蘇州教育系統一位官員表示,陽澄湖小學這次引人注目的原因是因它出現在以前教育資源較薄弱的鄉村,又安裝了地源熱泵空調、全套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新設施,所以被稱之為豪華。他說,今年蘇州投入使用的10多所新學校,都是按照教育現代化標準來建設的,也都是巨資投入。他認為,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家長的期盼,也是政府的責任。蘇州經濟繁榮、財力豐裕,辦學條件的改善必然會先行一步。現在的“最豪華小學”,再過幾年,不過是“基礎配置”而已。今年以來,蘇州將村小現代化建設、特殊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被列為市政府實事工程,各市、區為此專項投入達4億元。用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引導公共教育資源向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傾斜,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發展差距,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因此,蘇州市也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地區。
現在的問題是,“地區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然后是硬件與軟件配套的不符,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盛行,讓人不由得會對教育上小的漏洞都會放大千百倍。尤其在轉型時候,教育作為國家基礎建設,如果沒有做到位,必然會傷害到民眾的情感。轉型的陣痛就不斷地在貧富差距的話題上被放大,擴展到教育、經濟等各個領域。老師認為,人們不見得眼里會容不下一所“豪華小學”,容不下的恐怕只是“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狀。
誠然,改善教學環境自然沒有錯,但是追求奢華就太不應該,畢竟這是公立學校,屬于公共的教育資源。按照理想中的分配愿景,如果能降低標準不追求奢華,這一龐大的資金可以建立不少打工子弟學校,可以援助不少落后地區教育環境的改善,而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抑制兩極分化,也是彌補教育短板的最有效手段。故而,教育不公的問題的根本還是體現在資源的分配不公上。一方面有些學校奢華浪費,而有些孩子卻找不到一個安放課桌的地方,而這一切的改變都需要相關部門從分配的根源上重視起來,只有取長補短,才能實現國民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老師認為,豪華小學不能代表中國的國民教育水平,那些落后地區的學校、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卻反映了一個時代國民教育的短板。豪華代表不了水平,比照短板卻進一步地反映了教育資源的嚴重失衡,而這樣的失衡實際上側面反映的卻是社會的不公。教育是知識的傳承,教育是品質的塑造,正因為如此,教師才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顯然,重視教育不只是把學校建成高樓大廈這么簡單。豪華的校舍背后,教師的素質提高有什么舉措、師德的培養提升有什么方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有什么創新,這才是更重要的。而對一個地區而言,如何保證所有學生同享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徒有光鮮的外表,只有設施的豪華而沒有軟件的投入,這樣的教育不能能算發達。
教育領域的“形象工程”,不僅浪費了資金,更加劇了教育的兩極分化。近年來,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生源人氣,為數不多的重點校都牛氣沖天,數量眾多的普通校灰頭土臉,一些薄弱校則在生死線上掙扎。建設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僅意味著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而且也要體現在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上。從這個層面考量,杜絕教育領域的“形象工程”。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面對大多數貧困山區小學的簡陋校舍和汶川“最牛校長”拒建豪華教學樓的誓言,我們需要用“制度的閥門”剎住這股“形式主義”的虛浮之風,只有這樣,才是我們對溫總理“窮人教育學”的最佳領悟與踐行。
NewsContent"上一頁[1][2][3]下一頁
NewsContent"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