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近日從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獲悉,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組織研究擬訂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和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并在方案出臺后積極開展相應立法工作。
30名代表提議制定工資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是針對今年兩會期間,部分代表在議案中提出的有關問題作出上述表態的。有30名人大代表提出,當前我國存在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發放隨意性大、缺乏法律依據,部分行業企業工資水平過高,高管年薪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建議制定工資法予以規范。
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對高管年薪以及壟斷行業職工工資過高問題,人保部擬會同財政部、審計署等有關部門加強監管規范,在工作取得一定經驗后,適時提出立法建議。
人保部建議加快工資立法
另有30名人大代表在議案中提出,一些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時有發生,主要集中在建筑業和餐飲業。拖欠工資的行為,不僅侵害了農民工的權益,由此引發的矛盾還影響社會穩定,建議制定農民工工資保障法。
針對這些議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該部正在指導和督促各地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工資保證金制度和群體性事件應急工作機制等。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指出,《企業工資條例》已列入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人保部還擬在條例中對工資宏觀調控和管理問題作重點規定。
對此,全國人大財經委同意人保部的意見,建議有關部門加快相關立法進程,解決代表議案所提的問題。
專家稱應形成財富和資源分配新機制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到即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在近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國家發改委體改司等聯合主辦的“中國‘十二五’改革國際論壇”上,專家指出居民增收不僅要靠政策,更需要自己創業,同時還需要制度保障。
增收同步應從偶然變必然
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此前曾表示,我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續下降,2005年下降到36.7%。而從1978年到2005年,資本報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宋立認為,經過一個發展時期,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已經觸底,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居民收入將會明顯增加。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分析,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和“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步”,需要機制保障。
今年除去物價因素,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10%,農村居民收入增長8.9%,全年GDP增長9%至9.5%,這兩個基本是同步的。但楊宜勇指出,這種同步可能是一個偶然,“我們今后五年要保持同步增長,使這個偶然成為必然,就要靠機制來保障。”
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