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41萬“考碗族”摩拳擦掌,公務員考試最熱的職位創下4961∶1的紀錄。而2003年報考人數只有8.7萬,七年時間增長了16倍。據網上調查統計,穩定的工作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使公務員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職業,高居職業排行榜首位。
“該給公務員考試適當降溫了,這需要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勞動力市場培育、創業環境建設、擇業觀念變革等方面的努力,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在說。
上世紀90年代,由于無處不在的市場短缺,驅動著公務員“下海”成為潮流,他們利用在政府部門積累起來的人脈資源,在市場中淘金,雖然不乏在商海中的“溺亡者”,但也不乏積累起巨額財富和第一桶金的成功人士。
“公務員報考熱,折射出許多耐人尋味的經濟問題。政府行政權力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寶貴資源,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的能力仍然具有廣闊用武之地,這是報考公務員熱的體制基礎。”桑百川對記者說。
我國在市場取向的改革中至今尚未突破最終瓶頸,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受到廣泛存在的行政手段的制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連續15年遠遠高于GDP增長速度,新增國民財富超過三分之一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選項目、政府投資便司空見慣。
“這不僅表現為公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居高不下,大量擠出民間投資,而且在政府配置資源過程中,行政權力也成為企業、個人頂禮膜拜的圣物。能夠擠進公務員隊伍,總有一天自己的職位提升,也能夠在政府配置資源中發號施令,那份優越感和實惠自然可以超越任何職業。”桑百川說。
公務員考試熱折射出哪些現象?桑百川分析指出:首先,社會保障不均衡是公務員熱的催化劑。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用30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路,但畢竟時間短,資源有限,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發展不均衡。
政府機構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相對較高,保障更完善。盡管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但政府部門在配置資源中還是能比社會其他系統更好解決公務員住房問題,在房價高企的年代是很大的誘惑。盡管教育體制不斷改革,但在教育資源短缺且不平衡的情況下,政府官員的子女們能比廣大社會公眾獲取更優的入學條件。當今子女教育問題成為家庭頭等大事。政府部門的多種福利更是其他單位難忘項背。
其次,就業壓力大,是公務員熱持續升溫的社會條件。
再其次,創業環境不佳是公務員熱的經濟條件。大學生為何不選擇自己創業?不僅是因為創業本身存在風險,更難堪的是創業環境大不如前。改革開放前20年剛啟動市場取向的改革,在放松行政管制后,允許個體經濟、私營經濟適當發展,投資者面對無所不在的市場短缺,到處都是投資賺錢的機會,逐漸激發起人們自主投資創業的欲望,先期進入市場淘金者的成功案例也刺激了越來越多的人創業。
而到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大部分行業進入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除壟斷性行業外,競爭越來越激烈,投資收益率明顯呈現下降趨勢。近十年來,我國一直處于過剩經濟時期,如果沒有適宜或領先的技術、有效的管理方法、足夠的資金規模、良好的人脈關系,投資創業幾乎沒有勝算。這些對于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都屬于很難突破的瓶頸,冒險創業無異于飛蛾撲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