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 供圖
近日,《2017中國高校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發布。《報告》顯示,中國高校與學科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呈快速上升態勢,以理工農醫為優勢學科的高校的排名占優。
5月16日,在回答該《報告》對中國建設“雙一流”大學的作用時,《報告》課題組負責人李江教授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報告》的“中國高校ESI1%各學科排名變化情況”一章展現了中國ESI1%各學科排名變化情況,對各高校的學科建設有一定作用。
“升了還是降了,各個學校是比較著急和關注的事情,有的高校某個學科希望進入ESI1%,可能該校就會通過一些激勵措施讓學科數量和被引用次數提升,有的學校可能在這1%里,但是快要被踢出來,這也是有警醒作用的。”李江說,這對各高校來說,是一份有參考意義的“診斷”。
李江表示,在學術方面,論文是“硬通貨”,所以《報告》以學術論文及其相關數據作為衡量一所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的主要評價內容和指標。
從國內各高校國際論文發文量來看,浙江大學以65387篇發文量位居內地高校第1位,近幾年發展迅猛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緊隨其后位居第2位,上海交通大學位居第3位。
在統計的209所高校中,清華大學以1091篇ESI高被引論文數位居高校第1位,其次是北京大學。而總發文量第1的浙江大學在ESI高被引論文數中位列高校第3位。
就學科層面,《報告》統計顯示,北京大學有21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科數量,位居高校第1位,浙江大學與中山大學占據高校2、3位。
在主導科學家數量上,清華大學以552位主導科學家位居高校榜首,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位列第2、3位。
通過《報告》,李江也指出其中反映的一些潛在問題。相比而言,中國高校的社會科學國際學術影響力相對較弱,另外在空間科學領域,尚沒有中國高校入選。
報告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網、查字典新聞網、學術橋聯合發布,該報告的數據主要來源于ESI數據庫,數據時間段為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截至2017年2月28日,中國大陸共有209所高校至少有一個學科入選ESI1%前高被引學科,而本報告對于中國高校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分析僅限于這209所高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