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學心理學的,那么你說說我正在想什么?”不了解心理學的人總認為心理學是“讀心術”、“催眠”等等。其實,心理學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家庭、教育、健康等領域有關聯。學習心理學還有益于身心健康。
認識心理學
心理學一詞源于希臘文,意思是關于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門類的時間很短,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心理學學碩和專碩的七大區別
心理學是時下熱門考研學科之一,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學位。自2009年專業碩士被提上議程,因國家政策的影響,應用心理碩士(2011年MAP)越來越受廣大考生關注,但有些意愿投身心理學事業的同學一直對兩者到底有何區別和聯系拿捏不準,以至影響后面的院校專業選擇和復習規劃,接下來,跨考教育邏輯教研室毛訪蘅老師給兩者做一個區分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碩士和應用心理碩士的區別主要體現在7個方面。
第一、培養方向上有一定區別。學術型心理學碩士重點培養科研和學術能力,要求具有心理學的系統基本理論修養,具有堅實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通曉心理學的應用知識和技術,能在科研部門工作,能從事學術理論深入研究。說白了,學術型的心理學碩士重點方向在于學術研究。
應用心理學培養要求是掌握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心理學基礎知識與技能,熟練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技術,能通過評估、診斷、咨詢、訓練與矯正等形式有效開發人的各種心理潛能、矯正與改善各種心理障礙、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解決都市壓力、公共安全、災害救助、危機防御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從字面意思看,應用心理碩士就是以實踐為導向,培養的傾向是實踐操作能力。
第二、考試科目上略有不同。兩者都是考察三科,即政治、英語和心理學專業綜合,但有細節區別。學術型得英語考察是英語一,而專業性應用心理碩士,按學校的區分,有的考察英語一,有的考察英語二。在綜合部分,考察的具體科目傾向也不相同,學術型考察的心理學專業綜合滿分300分,主要涉及到心理學導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統計與測量、實驗心理學等等(當然,有些自主命題高校,或多或少有其他科目變化);應用型應用心理碩士在專業綜合部分,滿分也是300分,但其內容涉及主要是心理學導論、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等。
第三、兩者在學制年限有區別。學術型一般學習3年,當然,如果該校實行的是彈性學分制度,也可能2年或是4年畢業。應用心理碩士通常學制為2年,按培養計劃上要求,這兩年中實踐或實習時間不得少于半年。
第四、兩者在師資搭配上略有區別。學術型通常一位導師,這位導師既從事理論教學,也從事實踐指導。應用心理碩士原則上要求2位或2位以上導師聯合培養學生,一位校內學術指導教師,主要傳授理論,協助論文,另一位通常是社會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實踐經驗傳授或指導,必要時候可能會提供部分的實踐或實習崗位。
第五、學費和獎學金上有區別。學術型已經全面收學費,但其獎學金覆蓋率很高,有些學校甚至達到100%。應用心理碩士學費較高,通常在10000萬左右(具體要看各省相關規定),獎學金比例較低,有些學校甚至不提供獎學金,也不允許助學貸款。
第六、頒發證書有些不同說法。學術型頒發證書通常以教育學為主,而應用心理碩士分為多種情況:如果考取的是像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這樣的高校,頒發的是心理學碩士學位,而其他高校,有頒發有的是社會學碩士,有的是教育學、哲學或者理學碩士等。
第七、專業細分方向可能有區別。學術型考取后,常見學術方向多為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等;而應用心理碩士研究方向細分更多一些,常見諸如心理測量與心理咨詢、臨床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學校心理學等等。
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六大就業方向
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在國內一般有如下就業方向:
第一、普通高校
這是心理學研究生畢業以后的主要去向之一。近年來高校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紛紛開設心理學的公共課,心理學碩士擔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課的老師。這無疑擴大了心理學研究生的就業面。對于心理學碩士來說最好的就業方向之一是進入心理學系和教育系成為一名心理學老師。
第二、公務員
招心理學研究生作公務員的一般是公安系統:公安局、勞教所、監獄、邊檢站等都是可能的去處。部分單位對于受聘人員的身體要求比較嚴格,有的還需要進行體能測試。
第三、企業
心理學研究生去企業主要從事獵頭、企業咨詢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職業。但是由于人們對心理學這個專業還不是很了解,在企業從業里,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不如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生具有競爭力。心理系的研究生還可以從事市場調研類工作。
第四、心理咨詢工作者
國內這個行業還不成熟,市場需求還在培育開發之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第五、中小學
目前一些比較好的小學開始開始心理學相關的課程,并進行心理學咨詢室的建設。
第六、醫院和診所
學習臨床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的學生,可以去醫院或心理診所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工作。
【就業前景觀察】
可以預計的是,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的就業前景是比較良好的,一是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需要心理輔導與幫助,二是心理咨詢逐漸受到各個行業、各類企業的認可,正在引進。
咨詢顧問同樣也涉及許多專業,包括學校咨詢、老人醫學、婚姻與家庭咨詢、濫用財產咨詢、康復咨詢、事業咨詢以及多元文化咨詢。
具體來講,學校的心理咨詢顧問們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幫助中小學生們處理學業和個人問題,而康復顧問則主要幫助那些身體方面有問題的客戶變得能自立。事業顧問幫助人們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他們同樣也幫助人們提高尋找工作的技巧,及應聘中面臨的壓力等。心理學研究方面的就業市場非常狹小,那些有博士頭銜的人發現他們在為有限的就業機會而展開激烈的競爭。
總體來說,心理學研究生的就業面還是比較廣的。況且這是一門朝陽學科,隨著人們對它了解的加深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量將日益擴大,就業前景樂觀。這還有一段路程要走。
心理學院校推薦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簡稱:心理學院)是目前國內第一個進入ESI 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學院系。在QS 世界大學排名中,心理學院一直位列大陸高校心理學院/系的榜首,其中2011-2014 連續四年排在全世界前50 名內。Elsevier 2015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中,心理學院人數(4人)位居大陸心理學教學科研單位之首。
基礎心理學是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傳統優勢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北京市特色專業(2008)、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9)和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2012)。心理學院學科方向設置圍繞國際學術發展趨勢以及國家社會發展需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涵蓋了探索行為和精神過程的腦機制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企業管理和組織建設的工業與經濟心理學、針對嬰幼兒和青少年成長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關注心理異常與臨床治療的臨床心理學等。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為創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是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設有健康與遺傳心理學、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社會與工程心理學3個研究室,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生物社會心理學聯合實驗室。
心理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5個博士和碩士培養點,并設有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現有導師122人,其中博導51人,碩導71人;在讀研究生30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9人,碩士研究生165人;在站博士后44人。心理所培養的畢業生曾有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0人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1人獲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獎。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在創辦之初即設心理學為學生的通習科目,1920年創建心理學實驗室,1980年成立心理學系,2001年成立心理學院,是中國高校的第一個心理學院。2005年,成立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2016年,心理學院和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合并成立心理學部,劉嘉任第一任部長。
心理學院擁有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應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示范性心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先后獲得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在教育部學科排名中,心理學科連續排名全國第一;“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進入ESI世界前1%。學院發展的定位是:響應國家急需,建設世界一流心理學科。
目前,心理學院現有專業教師51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19人,講師8人。多名教師曾在國際和國內知名專業機構或學會中擔任重要職務,如前國際心聯副主席張厚粲先生、前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林崇德先生等。我院已形成了一支研究力量雄厚、學術梯隊整齊、發展潛力較大、結構優化合理、團結求實奮進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科創建于1951年,曾開辦全國第一個心理學研究生班(1956),之后建成國內最早的四個心理學系之一(1979年),2008年建設成為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目前擁有國內第一批博士授予學科(發展心理學:1981)和國家重點學科(基礎心理學:2001),心理學理科基地(1997)、博士后流動站(1999)、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003)、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和上海市重點學科(2012)。學院下設兩系兩所(心理學系、應用心理學系;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所、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2013年,腦功能基因組學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加入學院。
學院學科門類齊全,設置認知神經科學、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四個二級學科。著力推動學科領域橫向交叉融合,注重加強“腦生理研究-行為學研究-應用研究”三個研究層面縱向貫通。
學院現有專業教師62人,其中國家千人1人、長江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5人、上海市曙光學者3人、上海市浦江人才9人,上海市晨光計劃人才3人,上海市揚帆計劃人才1人,擁有1個教育部創新引智團隊。隊伍國際化水平高,在國外名校獲博士學位者超過27%,有海外研修經歷者占64%。近年來,一批自美、英、德、法、日等國引進的年輕學者在學院迅速成長,成果顯著,是本學科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