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考研復試的結果公布完畢,喧鬧的清華園又將陸續迎來一批被清華北大拒之門外的考研人,而x戰者是大家對他們更常用的稱謂。
他們也是北漂,北漂的一類,暫且就叫做清漂吧。
紅哥三年前的這個時候來到清華,家鄉在江蘇農村的他畢業于西部一個非常普通的二本學校,懷揣著考進清華想法的他畢業之后在北京一家小公司入職。
因為家境不好,他必須在養活自己的同時貼補家用,而一個月工資只有3000塊錢,用紅哥的話來說,他只能一切從簡。
豆腐加饅頭,3塊錢一頓,是常有的事,總共一個月也就不到六百塊錢的伙食吧,500塊錢一月的平房隔斷雙人間,三個人并排站就難以轉身,逼仄的讓人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一張桌子,大衣柜,一張高低床,算是全部的家當,冬天沒有暖氣,舍不得花錢買個電暖器的他,只能扛著······一切從簡,簡到了寒酸。
紅哥租住的平房雙人間,考研人不會對這種住所陌生
每晚八點左右,草草吃過晚飯后,紅哥都會來到第三教學樓的空教室自習,英語他花的時間最多,他說三年下來,專業課早就吃透了,每次都考得不錯,只有英語,因為底子薄,次次過不了國家線。
清華大學第三教學樓,清漂們有些在這里自習,時常可以看到他們打游擊找教室的身影
“為什么不換個學校考?清華這么難“,而紅哥會說”專業課我不成問題,英語卻在哪都一樣,當然考清華啊!”他是一個很倔的人,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這一次,還是沒過,還是英語。說好的找個時間聚一聚的,也還沒有合適的機會,不知道紅哥怎么打算,不知道他的下一步在哪里?
云清是在大一時來北京玩,參觀清華之后立下考清華的大旗的。
應屆生那年,差了幾分。出身國內名牌大學的她,心里不肯服,回家準備一年之后再戰,卻因為考場的烏龍事件而以遺憾收場。
換個環境或許復習效果好點,那住在清華豈不更好?抱著這樣的想法,云清義無反顧地來到北京。
租房,租飯卡,租自行車···一番忙碌之后緊接著就是三戰將近半年的復習期。
清華大學照瀾院一角,住戶搭建出租的板房隨處可見,這里是清漂們的集聚地
為了考清華,三年下來,云清算了一下,大概花出去7,8萬塊錢,期間,她還放棄了一線城市公務員的工作。
她說自己時常失眠,壓力大還是什么原因,她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她會去荷塘那坐一整天,望著一池水發呆,什么也不去想,反而會好點。
清華大學荷塘,云清時常來這里散心,在這里也能看到背英語單詞的考研人的身影
“當初如果不選擇考清華,而是像要好的幾個姐妹一樣去留學,或許現在已經有一份穩定還收入不錯的工作了”,云清的話里滿是迷茫。
5分之差與清華第三次失之交臂后,她報名參加了家鄉的教師選拔考試,結果還不知道。現在她還住在清華,還去自習室復習,為不久的有一次公務員考試做著準備。
清華西門出去往北大概100多米,是清華北大周邊最大的外來人口聚居地水墨社區,也是小龍臨時的窩所在。
中關村北大街水磨社區,守在清華大學旁邊,是清漂們的又一個集中落腳點
和他一樣吃在清華,學在清華,每天大多數時間在清華度過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不住在清華,但都是為了考清華北大而來,他們都是清漂。
和小龍約定的采訪時間恰好是北大初試成績公布的日子,因為考完之后自我感覺良好,所以這天小龍心情不錯,他一邊回答著我的問題,一邊不斷刷新手機的查詢頁面,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悉自己的成績和排名。
他是本科畢業后工作了一年又來考北大的,身為80后的他,在考北大的人群里,算是大的了。
小龍腦子比較活,工作時利用業余時間做點小生意,攢下了一些錢,手頭緊的時候,他還會倒騰下出租飯卡之類的營生,以保障生活之需。
清華大學教職工飯卡,清漂人手一張,可租可買,月租100-150不等,售價500-1000不等
自食其力的他不像剛來到清華還得靠父母養著的小清漂們,但就算是省吃儉用,三年下來,積蓄也花的差不多了。他說最近正在找兼職工作,過幾天還有面試要去參加,要不然會坐吃山空。
“出來了”,他說的是北大的研究生入學初試成績。隨著手指在手機屏幕上的滑動,他的臉色由晴變陰,在拿出準考證仔細核對過之后,他放下了手機,嘆了一口氣“哎,何去何從”。
說好的一起吃午飯作罷了,他說想去六教坐一坐,A區負一層的老位子,一坐就是整整三年。
望著他騎車離去,消失在學堂路滾滾車流里的背影時,不知該說什么好。
清華大學主干道學堂路,主要的教學樓分布在道路兩旁,是清漂們上自習的必經之路
清華大學最大教學區---第六教學樓,負一層的教室長期沒課,是清漂們的主要復習場所
鐵打的清華,流水的清漂,他們為了考清華北大而來,一年,兩年,三年,來了走,走了來。
曾經和幾個畢業于清華北大的朋友路過未名湖畔,身邊是如織的游人,北大的朋友戲言“看了也考不上”,清華的接口道“考上也沒有用”。
北大西門和清華東門,多少人曾經夢想過來到這里,難以計數
有用沒用這樣虛妄的命題暫且不論,“為什么要考北大清華?”,這個問題卻始終不曾找到合理的解答。
為了放眼全國獨二無他的資源和硬件條件?清華老校長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為了名校閃著金光的學歷招牌?可誰敢否認你要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你要是阿斗,三個諸葛亮也扶不起來。
為了學術研究?足不出戶,潛心鉆研,自學成才的學術泰斗大有人在,國學宗師錢穆,自然科學家赫胥黎,作家三毛,數不勝數。
為了什么?
它到底哪里多嬌?讓青春年少的人兒競相折了腰。
劉歡的一首歌里唱到“問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不知道清漂們有沒有問過自己的內心這個問題,有沒有想過清漂這個問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