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分析
先強調:這是2017年考研論述題最有可能的一道考題!
關于這個知識點,之前跨考教育鄭炳老師在課程介紹過很多次,在這里概況下作答要點和注意事項:
1.記住一點:論述題有詳細數據的一定要寫數據,用“數據”征服改卷老師。比如,2016年前三季度每個季度GDP增長速度為6.7%。
2.我們說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是相對于之前高達8%以上的高增長而言的,即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塊,可以結合權威人士所說的“L”形走勢進行分析。
3.一定要記住: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一方面可以從需求端分析原因,即從 進行分析(所謂的“三駕馬車”),另一方面可以從供求端分析原因,即 進行分析。而且,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主要是原因是供求端問題,所以才提出供給側改革。這一塊,可以出無數道考題,如分析為什么我國投資大幅度下降,為什么我國凈出口下降幅度較大?……
大家可以練習下下面這道經典考題: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GDP增長率已經從2010年的10.6%降至2014年的7.4%,2015年的年增長率預計跌破7%。
(1)結合凱恩斯理論,從需求角度分析增速放緩的原因。
(2)結合經濟增長理論,從供給角度分析增速放緩的原因。
(3)綜合上述理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析
2016年,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思考:什么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什么是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6年底,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提出: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什么呢?大家可以思考下。
對于這部分內容,建議學員留意和掌握如下考點:
1.學會利用IS-LM模型以及AD-AS模型分析經濟政策效果,畫圖很關鍵!平時經常用IS-LM模型分析經濟政策效果,AD-AS模型的分析也需要掌握,因為很可能考題問這樣的政策組合對價格等有什么影響,此時不能用IS-LM模型分析了。
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與IS曲線斜率以及LM曲線斜率之間的關系。這屬于知識點,雖然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六版淡化了這個知識點,曼昆《宏觀經濟學》等教材沒有過多介紹,但依然是重要的考點,建議嘗試用數學方法分析(先構造等式,然后通過求導得出影響斜率的因素)。
3.如果這部分出考題,可能會超綱,即可能會涉及到金融學里面講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等。大家記住結論:在我國,凱恩斯學派主張的利率傳導機制不好使(利率市場化改革進行中,投資主體對利率不敏感),我國更多的是采用信貸傳導機制,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控制信貸數量和投向來影響市場貨幣供給情況(原因在于我國主要采用的是間接融資方式,商業銀行在其中起到非常關鍵作用)。
4.大家會發現2016年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我國也沒有過多采用常規貨幣政策,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經濟形勢決定了常規貨幣政策不好使,所以中央銀行更多的是采用非常規貨幣政策,如常備借貸便利(百度下這個概念,了解即可)。
大家可以練習下下面這道經典考題:
當前中國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以及一些結構性問題,例如居民消費不足、投資過多和產能過剩的現象。
(1)我國采取了哪些“穩增長”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結合IS-LM模型和AD-AS模型分析以上政策對利率、產出和物價的影響。
(3)試說明我國居民消費少、投資多的主要原因。
(4)在IS-LM模型框架下,如果我們要實現“調結構”的目標,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財政、貨幣政策組合來增加消費同時較少投資?
(5)探討以上“穩增長”和“調結構”的政策措施能否相互兼容。
考研熱點:2017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匯總
考研沖刺備考攻略
全國考研祝福全區
三、節儉悖論
估計有部分學員看到這個概念感覺很陌生。如果你真對這個概念陌生,只能說:加油,少年!
節儉悖論有兩層含義:
(1)傳統觀點認為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凱恩斯理論認為民眾應該增加消費,而不是當守財奴。[名詞解釋用這個]
(2)短期,產出由總需求決定,因此應該多消費,少儲蓄;超長期,新古典增長模型認為提高儲蓄率有水平效應(人均產出水平上升一個檔次),AK生產函數認為高儲蓄率帶來高經濟增長率。[論述題用這個]
用大白話來說,這里涉及到一個核心問題:消費和投資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記住如下核心答案:
1.短期:利用 進行分析,因此短期應該增加消費,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2.長期:儲蓄和投資決定利率,此利率為長期利率。這一塊,了解即可,能出一個簡答題:古典學派利率決定理論和凱恩斯學派利率決定理論的區別是什么?
3.超長期:一方面,利用新古典增長模型,通過畫圖分析儲蓄率提高(或降低)對經濟增長率、人均產出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和人均投資水平的影響;另一方面,利用AK生產函數分析高儲蓄率帶來高經濟增長率,即人均產出增長率是儲蓄率的增函數。
4.作答時,一定要強調資本黃金律(名詞解釋、簡答、計算題都可能涉及到,甚至包括數學推導)。
四、供給側改革和供給學派
話說,其實不想講這個,因為其實我國供給側改革和供給學派嚴格來說沒有關系,如果有關系,只是因為兩個都有“供給”二字。只是因為有些學者出于各種原因,硬要從供給學派角度思考我國供給側改革,呵呵。
對于供給學派,記住如下考點即可:
1.核心思想是減稅。認為:減稅一方面可以增加總需求,體現為AD曲線右移,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總供給,因為能刺激企業增加生產。因此,大家要學會用AD-AS模型分析。
2.拉弗曲線,考名詞解釋。2016年,央財801經濟學甚至還考了一個單選題:
拉弗曲線的形狀如下,在圖形中的稅率 和 下,稅收總額相等。以下論斷正確的是( )。
A.稅率 下的消費者余高于稅率 下的消費者剩余
B.稅率 下的無謂損失高于稅率 下的無謂損失
C.稅率 下的生產者剩余高于稅率 下的生產者剩余
D.以上判斷依賴于供給和需求曲線的彈性
【答案】B
【解析】A項,稅率 下的消費者剩余低于稅率 下的消費者剩余;C項,稅率 下的生產者剩余低于稅率 下的生產者剩余。
對于供給側改革,記住:政治應該講了很多關于供給側改革的知識點,可以直接拿過來用,特別是考研涉及到政治經濟學的考生。
五、各大學派比較
聽過我們課程的學員知道,這一塊我們講得很詳細,特別是主流的五大學派:古典學派、凱恩斯學派(凱恩斯的思想、凱恩斯學派的思想)、貨幣學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新凱恩斯學派。
大家可以練習下下面這道經典考題:
同樣是為了得到右上方傾斜的短期總供給曲線,新古典主義經濟理論和新凱恩斯經濟理論講述了兩個不同的微觀故事。
(1)結合數學公式,推導盧卡斯總供給曲線,說明其向上斜率。
(2)結合盧卡斯總供給曲線,討論總需求沖擊。
(3)結合圖形,推導新凱恩斯總供給曲線,說明其向上斜率。
(4)結合新凱恩斯總供給曲線,討論總需求沖擊。
這是東北財經大學801經濟學2015年一道真題,答案可以參見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倒數第二章(不管是第五版還是第六版教材),寫得很棒。如果這塊學得不好,建議這幾天多看下這一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