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傳播學研三學生張靖川,是名資深攝影發燒友。去年年末,他揣著創業掙的9萬元錢,自費到南極拍片。回武漢沒幾天,又馬不停蹄趕往云南大理,拍攝新作品。
畢業作品受網友熱捧
張靖川今年26歲,武漢人,資深攝影發燒友。2012年,他拍攝的一段時長4分36秒的視頻《騰飛大武漢》在網上走紅,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部官方出品的城市宣傳大片,實際上,這是他本科畢業設計作品。
這部作品讓張靖川在圈內小有名氣,隨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影像工作室,開始創業。在他心底,創業的目的就是要走更遠的路,拍最美的景。南極,就是他最想用鏡頭記錄的地方。
去年11月18日,張靖川揣著創業掙得的9萬元錢,帶著一部尼康D800相機,兩部索尼攝像機和換洗衣物,獨自踏上南極之旅。他先從武漢飛北京,再從北京飛多哈,再轉機阿根廷首都,又轉機烏斯懷亞,從烏斯懷亞坐船前往南極。我去南極的時候正值它的夏天,溫度在零下5攝氏度左右,比現在武漢的溫度低不了多少。張靖川表示,目前南極正是極晝期,幾乎沒有黑夜,除了分不清白天黑夜,沒有不適應的地方。
苦樂并存的南極之旅
張靖川在南極期間,吃住都在一艘荷蘭探險游輪上。這艘游輪載有100名游客,沿著南極的海岸線航行,每日停靠一處,乘客們再轉乘沖鋒舟登陸,僅能在沿岸一公里范圍內活動。
根據《南極公約》,南極內陸每個登陸點人數不能超過100人。張靖川介紹,出于保護南極的考慮,不能把食物帶到登陸點,甚至不允許在登陸點大小解,每次登陸前不敢吃太多。張靖川非常珍惜在南極拍攝的機會,每天拍足6小時,有美景看,饑餓感就會降低。
雖然沒有遇到危險,但這段日子還是苦樂并存。船在德雷克海峽航行兩天,因為是西風帶,浪特別大,吃暈船藥也沒用經過折磨人的西風帶,終于迎來風平浪靜的海面,還有一片白茫茫的純凈世界。出了甲板一看,我覺得值得了。成群的企鵝、昏睡的海豹、喧鬧的海鳥看到這些動物,心情一下子好起來。
在張靖川拍攝的照片中,南極美得沒有一絲雜質,一片白與藍,水面像玻璃一樣,就像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中國的茶卡鹽湖。同行的人與張靖川打趣道:南極的pm2.5值大概為0。
享受美景的同時,也要適應極端天氣。去年平安夜,他們一行10人第一次在登陸點扎營露宿,趕巧碰上了暴風雪。風速大概在7級左右吧,雖然不至于把帳篷掀翻,但呼呼的風聲讓帳篷里的人一夜未眠。由于南極臭氧層被破壞,紫外線十分強烈,張靖川拍攝中又不方便戴墨鏡,雙眼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眼珠布滿血絲。
為攝影推遲一年畢業
去年12月4日,張靖川結束了南極之旅回國。回漢沒幾天,他又應邀前往云南大理拍攝。
這些年來,他除了上課,其它時間都用在了攝影上。張靖川的研究生導師彭光芒表示,張靖川為了他的影像事業,甚至推遲了畢業,他本來應該去年畢業的,由于攝影邀約多,畢業答辯推遲到今年6月。但彭光芒同時表示,張靖川并沒有因為愛好荒廢學業,相反他的成績比較優秀。
張靖川說,本科畢業后,他踏足國內多地拍攝,為各企事業單位、政府拍攝影視宣傳片,北京、上海、廈門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跡。2013年他還受邀參與武漢市城市宣傳片《大城崛起》的拍攝,是該片的攝影師之一。今年我還打算去一趟北極拍攝。從一花一葉到一城一夢,張靖川以鏡頭為伴,跋山涉水,拍下一幅幅宏偉壯闊的影像。我的夢想,就是拍自己喜歡拍的片子,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張靖川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