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小編不太贊成對夢想的大力鼓吹,但是,拿出高考時老師說的求高得中,求中得低,求低不得的觀點,心里有夢,還是要追,即使不得也不遺憾。
近日,一篇讀者來信《二三流院校啥時擺脫二等公民地位》引發廣泛關注。在這封信中,一名來自二本院校的大三學生描述了自己的大學現狀:沒有像樣的老師、沒有好的學習氛圍、沒有資源和平臺,其中是一群要越過高墻、過湍流才有資格去拼一拼的二三流院校學生。
報道刊發后,又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進入了記者的視野:在這些平民高校里,有著一群為了改變命運,不惜二戰、三戰的考研釘子戶,他們稱,這是一條有血有淚的涅槃之路。
?跟技校拼不過專業技能,跟名校拼不過學歷
不久前,金容(化名)在中國傳媒大學校內租到了房子。七八平方米的單間,一張單人床,一張舊木桌,便是她接下來一年的考研訓練場。這套公寓的3個單間里,住的都是和她一樣,剛剛在第一次考研失敗后就開始準備二戰的人。
武漢輕工業大學廣告學專業2014屆畢業生璐瑤盡管初試便落榜了,她仍然特地趕到北京,希望能夠實地取經,觀摩中傳的研究生復試,打聽一下信息。
這趟北京之行是瞞著家里人的:父母并不支持她再次考研,而是希望她能考個公務員,或者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我們大學4年很多都是玩、散、懶,結果跟技校學生拼不過專業技能,跟名校學生拼不過學歷。在璐瑤看來,自己雖然也是本科畢業,但找起工作來,便成了高不成、低不就。
5年前高考時,劉念考過了一本線,但最終掉檔,只上了二本。像她一樣,不少考研釘子戶都是由于高考失利、與心儀的學校擦肩而過,一直懷著名校夢。要實現未完成的夢想,唯一的出路便是考研。
2014年,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4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顯示,73%的研究生考生的本科院校為非985、211院校。在諸多促成考研的動因中,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為增加就業競爭力(39%)和希望讀個名校(15%)。
?不想一輩子面對著這些機器
2007年,懷著清華夢的祝逸(化名)高考失利,被調劑到了江漢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4年后第一次考研失敗,他進入一家國有鋼鐵企業做了技術員。在周圍的人看來,這算得上是一份令人羨慕的穩定工作。
一次,鐵板縫隙透射進的一縷陽光打在他的臉上,他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夢想中的畫面:草長鶯飛的校園,草坪上的自己正沉浸在閱讀中。那一刻,他萌生了辭職考研的想法:我不想一輩子面對著這些機器。
與此同時,從考研成功進入名校的本科同學那里,傳來的信息都是導師介紹的項目、即將投入生產的芯片、師兄去了IBM、華為、騰訊、聯想之類的消息。而他一直清晰地記得,自己求職時去聽百度公司的武漢地區宣講會,HR明確告訴大家,做技術的只招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其他學校畢業的學生對他們而言都是others(引申意為陪襯)。
自己沒有名校的出身、沒有背景,所以這里不是百度,身邊的人只知道打麻將、玩游戲,還要用工齡來換取一點點職業提升,很可怕。他說,我希望通過提升自己的能力來改變,而不是留在這里,靠關系和時間來上升。
因為當初沒有選擇,他堅持了一年;一年后,他毅然辭職,準備第二次走上考研戰場。
?沒有專業的競爭意識,也沒有課外實踐的積極性和危機感
劉念考研的決心,也同樣來自在求職路上遭遇的挫折。一戰考研失敗后,她認真找了一段時間工作,投了很多大公司,但因為本科學校不好,別人根本不看她的簡歷;在一家傳媒公司的招聘中,劉念成功晉級了三輪面試,到最后就剩我學歷最低,結果還是被淘汰了。此后,她選擇將簡歷投遞到一些不大的公司,雖然最終收到了幾家公司的offer,但最后提供的職位都并非她所應聘的崗位。
只能更現實一些,繼續考研。她說。
劉念說,在自己班里的同學中,只有三五個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很多同學畢業才一年,卻已經跳槽兩三次,或者現在又離職了在找工作。和劉念一起選擇二戰的同學有6個,而在下一屆的學弟學妹中,考研結果剛剛出來,就已經有3個開始準備二戰了。這在劉念看來很平常。
大家的情況都不怎么好。她說,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會,也沒有經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