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最新調查顯示,我省每年高校畢業生近40萬人,46%的畢業生認為有就業壓力,28.4%的人感覺壓力很大。
記者昨從省人社廳獲悉,省政府日前出臺《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8大新政助推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其中,大學畢業生創業最高可獲50萬元貸款、全省范圍內注冊資本可“零首付”等成為新政亮點。新政自今年1月起實施,有效期5年。
基層就業提前轉正定級
新政在全省范圍內,明確取消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允許畢業生在就業地、創業地辦理城鎮落戶手續。
對到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貧困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在機關工作的,試用期工資可直接按試用期滿后工資確定,試用期滿后級別工資高定1至2檔;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可提前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薪級工資高定1至2級。“三支一扶”等在農村基層服務2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三年內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初試成績加10分;報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筆試成績加5分,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用)等政策繼續沿用。
今年起,省直機關錄用公務員,除部分特殊職位外,均從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錄用。縣市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拿出不低于40%的崗位比例,聘用此類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
創業最高可貸款50萬
記者查閱、比對了省政府、省教育廳、省工商局等之前出臺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文件,發現此次新政的亮點之一是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大幅提高。
根據新政,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均可在創業地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對從事個體經營的,小額擔保貸款最高額度不超過10萬元;對從事合伙經營或創辦小企業的,可按每人10萬元內、總額度不超過50萬元的標準進行“捆綁式”貸款,按規定給予財政貼息。以前個人貸款和“捆綁式”貸款的上限分別為5萬和20萬元。
此外,還首次明確市、州、縣要設立相應的專項扶持資金,同時鼓勵各類社會、民間和企業資金參與,引入風險投資基金,設立大學生創業引領基金,力爭3年幫助1萬名大學生實現創業,帶動5萬人就業,培育1000家創新型創業企業。
全省注冊資本“零首付”
新政另一亮點是,放寬畢業生市場準入門檻。大學生申請個體工商戶登記,除經營前置審批的事項外,可申請試營業,免費核發有效期為6個月的營業執照;6個月后繼續經營的,換發正式營業執照。
省工商局去年3月出臺政策,在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設立注冊資本在50萬元以內的內資有限責任公司(一人公司除外),允許實行資本“零首付”。
此次新政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大學生在其他區域設立注冊資本10萬元以下的內資有限責任公司(一人公司除外),允許實行資本“零首付”,相當于全省范圍內創業都可“零首付”。
新政鏈接
多舉措鼓勵接納畢業生
招收高校畢業生達到當年新增職工人數20%以上的中小企業,地方財政優先考慮安排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優先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貼息。
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當年新招用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總數20%以上,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按規定申請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
企業新招畢業年度內(畢業當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的高校畢業生,在6個月內開展崗前培訓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企業招收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承擔民口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重點項目的,聘用畢業生的勞務性費用和有關社會保險費補助可按規定從項目經費中列支。
接納高校畢業生見習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給予見習補貼。根據物價和經濟發展狀況,見習補貼實行與最低工資標準掛鉤,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