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普通高中教師筆試說明
筆試目的: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及其應用程度。筆試重點:現行中學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包含的主干知識及其應用能力。筆試內容:包括綜合知識測試和學科專業知識測試兩部分。1.綜合知識測試包括時事政治(2013年6月~2014年5月)、民族團結、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規等內容。2.學科專業知識測試科目包括:漢語文、維語文、哈語文、蒙語文、柯語文、漢語、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含計算機、電教)、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心理健康。3.除維語文、哈語文、蒙語文、柯語文外,其他學科試卷均用漢文命制,并要求用漢文答題。筆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綜合部分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
綜合知識測試說明(各學科考生必考內容)
一、考試目的綜合知識測試是針對教師崗位任職能力和職位要求進行的基礎測試,是參加教師招聘考試考生的必考內容。測試以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民族團結教育、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規等內容為命題依據,考查了解報考人員對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履行教師義務的必備能力和素質。二、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滿分30分。2.內容比例:民族團結教育約占50%;新疆地方史約占20%;教育政策法規約占20%;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約占10%(2013年6月~2014年5月)。3.題型:選擇題、判斷題。4.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比例為7∶2∶1。三、命題基本要求1.命題關注考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民族政策、教育方針的基本素質和能力。2.命題突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對現實生活現象的分析、判斷,在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中體現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漢語文
一、考試目的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漢語
一、考試目的以《全國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試行)
數學
一、考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二、命題原則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英語
一、考試目的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
物理
一、考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物理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二、考試命題原則1.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2.突出能力立意命題,注重理解、分析和運用物理知識能力的考查。3.適當增加開放性、探究性題目,用于考查收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考試內容比例與范圍初中學段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化學
一、考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化學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二、命題原則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
生物
一、考試目的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
思想政治
一、考試目的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
2.8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3.9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 3.11歸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表現,理解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弘揚民族精神的意義。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現,把握大眾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4.13列舉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事例,說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解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評析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說明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四)思想政治4(生活與哲學) 1.1感悟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能夠開啟人的智慧。 1.2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 1.3說明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認識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4說明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闡述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意義。 2.5 解析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事例,印證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握客觀規律。 2.6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揭示實踐在發現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 3.7觀察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解析事物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嘗試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3.8剖析自然界與社會生活中的實例,領會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9運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事物自身“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義,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解決問題抓住主要矛盾。 3.10列舉多方面的創新表現和成果,辯證地說明批判性思維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闡釋解放思想的重要意義。 4.11識別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表現,說明價值判斷的意義,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 4.12 剖析生活實例,說明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4.13剖析價值沖突的實例;體驗價值比較、鑒別、選擇的過程;認同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4.14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闡明生活的意義,理解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歷史
一、考試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歷史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二、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試卷的問卷與答卷分離;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寫在問卷上無效。2.考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綜合知識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3.試卷結構(1)內容比例:中國歷史約占60%,世界歷史約占40%。其中,初中部分占30%,高中部分占70%。(2)題型及比例:選擇題約占40%,非選擇題約占60%。4.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比例為7∶2∶1。三、命題依據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
地理
一、考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地理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二、考試范圍考試內容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音樂
一、考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音樂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二、命題依據以《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
體育與健康
一、考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包括高中體育教師應合理運用《教育學
美術
一、考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美術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二、考試形式1.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的問卷與答卷分離;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寫在問卷上無效。2.考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綜合知識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3.試卷結構:選擇題約占40%(單選題約16%,連線題約24%);填空題約占30%;名詞術語解釋約占10%;簡答題約占20%。三、難度設計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比例為:7∶2∶1。四、命題依據以《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
信息技術(含計算機、電教)
一、考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信息技術(含計算機、電教)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二、考試范圍信息技術及電教學科考試包括兩部分內容,其中信息技術知識部分占90%,電教知識部分占10%。初中、高中知識所占比例為3∶7。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1.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的問卷與答卷分離;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寫在問卷上無效。2.考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綜合知識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3.試卷結構:單項選擇題和判斷題約占60%;簡單應用題約占30%;綜合應用題約占10%。4.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比例約為7∶2∶1。四、考試內容和要求(一)信息技術部分考試側重考查信息技術學科主干的基礎性知識、基本技能和考生的信息素養。試題注重體現信息技術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實踐性和發展性特點;注重考生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考查。各學段考試內容和要求如下:I.初中部分專題一:硬件與系統管理1.硬件與數碼設備(1)能說出計算機主機內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能連接計算機的硬件及其常用外設,使之能正常工作。(2)通過觀察、比較不同類型的計算機(如臺式機、一體機、筆記本和平板電腦等),了解各類計算機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理解計算機發展的歷史演變和趨勢。(3)能通過案例、數據或史實客觀評價民族IT產業所取得的成就。(4)能正確使用身邊的數碼設備(如手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和攝像頭等)。(5)能使用身邊的數碼設備采集信息,并實現數碼設備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輸。2.計算機軟件(1)了解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的關系,理解計算機軟件的分類。(2)能指出商業軟件、共享軟件、開源軟件和自由軟件的差異,了解開源軟件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3)能根據提示安裝、更新和卸載軟件。(4)會使用軟件中的幫助或借助網絡搜索引擎解決計算機使用中遇到的問題。(5)能夠對計算機操作系統進行簡單的維護與管理。(6)熟悉文件管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能依據分類管理思想建立合理的文件目錄結構。(7)能夠使用計算機和移動終端中不同品牌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Android),比較其界面、功能、操作方法上的異同。(8)了解信息在計算機中的二進制編碼方式,認識信息的存儲單位及大小。(9)了解文件格式的多樣性,能根據需要對文檔或多媒體文件進行常用格式轉換。(10)了解文字、圖片、聲音等信息在計算機中編碼的方法及特點。3.信息安全(1)理解病毒、木馬的危害及傳播途徑,會安裝殺毒軟件和防火墻,能更新殺毒軟件并查殺病毒,會更新系統補丁。(2)會合理而科學地設置帳戶和口令。(3)具備計算機及個人信息及資料的安全防護的手段和意識。(4)具備使用適當方法對網上和生活中的信息進行鑒別的意識。專題二:信息加工與表達1.文本(1)能夠根據要求設計文本排版格式使之符合表達規范。(2)會使用查找替換等工具對文件內容進行統計或批量修訂等。(3)會文檔編輯中修訂/文件合并/批閱模式等的使用方法,通過協作完成任務體會這些功能的社會意義,提高協作能力。2.表格(1)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數據統計計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實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2)能簡略說明不同工具軟件中二維表格的共同特征及差異,能夠根據需求設計二維表格行列屬性。(3)能根據需求繪制或套用排版類型表格,能按要求對其屬性進行調整、設置。(4)根據需要在不同軟件中相互復制表格,并觀察辨析其屬性的遷移情況。(5)能應用電子表格進行數據的簡單統計、計算與直觀表達。3.圖片(1)了解多種圖片采集的方法。(2)能使用專用工具軟件瀏覽與管理圖片。(3)能使用畫筆、選區、圖層和濾鏡等功能加工圖片,表達創意。(4)能根據表達需求在文本中插入合適的圖片,并對圖片各項屬性做適當設置或調整。(5)能區分藝術創作和“惡搞”的差異,尊重他人隱私和名譽,健康合理的使用圖片加工技術。4.聲音(1)能了解多種聲音采集的方法。(2)能根據需要使用簡單工具軟件對聲音做基本的剪接與合成等處理。(3)了解簡單工具軟件中降噪、環繞等音效處理功能。5.動畫(1)能通過編輯圖層和關鍵幀制作逐幀動畫、運動補間動畫和形狀補間動畫,表達創意。(2)會制作引導線動畫和遮罩動畫。(3)能夠說出逐幀動畫、運動補間動畫、形狀補間動畫、引導線動畫和遮罩動畫等多種動畫形式的異同。(4)能夠根據情節與內容需要,運用逐幀動畫、運動補間動畫和形狀補間動畫制作出簡單的動畫作品。6.視頻(1)了解多種視頻采集的方法。(2)能根據表達主題,借助簡單的工具軟件,通過視頻剪輯、添加文字標題、特效和背景音樂等方式合成視頻短片表達創意。7.綜合應用(1)通過對多媒體信息的觀摩和體驗,理解多媒體的優勢和主要應用領域,感悟多媒體的社會價值。(2)圍繞某個主題,能夠使用媒體集成工具,綜合運用多種媒體信息,設計、制作、發表或發布多媒體作品,并能根據任務的要求評價多媒體作品的表達效果。專題三:網絡與信息交流1.信息網絡(1)了解網絡的分類、組成、功能和工作機制。(2)了解IP地址、域名的基本概念和分類,學會根據網絡環境配置本機IP地址。(3)分析實例說出常見的因特網接入方法。(4)通過體驗移動互聯、物聯網和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成果,了解網絡技術應用發展的動向。2.信息獲取(1)了解常見的因特網服務及對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影響。(2)能夠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級搜索功能提高搜索效率。(3)能夠根據需求,利用關鍵詞組合以及權威網站查找等方法準確查找信息。(4)知道選擇恰當的下載方法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3.信息交流(1)能夠綜合利用多種網絡通訊工具進行信息溝通、輔助學習。(2)在網絡交流中,知道自我保護方法,學會鑒別和評價信息,自覺遵守網絡行為規范和網絡禮儀,不斷強化信息安全習慣。(3)尊重他人知識產權,能在信息表達與交流中合法利用網絡資源,能通過歸納、演繹、總結和評估各種信息形成新的觀點。專題四:算法與程序設計1.生活與程序(1)了解自然語言與程序設計語言的異同。(2)了解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概念,熟悉VB程序開發工具的編程環境,理解控件、對象、屬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編輯、編譯、運行的方法。(3)了解程序設計語言中的數據分類,理解數值型數據和字符型數據在程序中的作用。(4)理解常量和變量,掌握常用算數運算符、關系運算符和常用的數值型標準函數的使用方法,能夠根據任務要求寫出數學表達式。2.結構與算法(1)掌握輸入、輸出語句的用法和功能,能夠編寫具有順序結構的簡單程序。(2)了解多種分支結構的功能和用法,能夠構造合適的分支條件,編寫具有分支結構的程序。(3)了解多種循環結構的功能和用法,了解雙重循環的結構及運行過程,能夠編寫具有循環功能的程序。(4)通過實例模仿,理解算法的概念與作用,以及算法與程序的關系,能使用流程圖表達算法。(5)能夠根據需求,編寫由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形成的混合結構程序,解決簡單問題。(6)掌握數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夠采用簡單算法(如枚舉法)解決實際問題。(7)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步驟,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和調試程序。II.高中部分專題一:網絡技術應用1.網絡通信原理(1)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2)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能夠舉例說明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能夠描述三種拓撲結構的工作原理和優缺點。(3)知道網絡的開放系統互聯協議(OSI)分層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網TCP/IP協議的基本概念、思想與功能,知道并能說出一兩種其他它網絡協議。(4)理解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知道因特網IP地址的管理辦法及相應的重要管理機構。(5)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釋的基本過程;知道域名的管理辦法及相應的重要管理機構。(6)了解小型局域網的構建方法;知道網絡服務器的主要作用與基本原理,掌握內網通訊、打印服務、資源共享的相關設置。(7)知道常見的因特網接入方法,了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及應用。(8)了解交換機、路由器、WiFi等網絡相關概念與功能,能夠有效借助網絡基礎知識構建家庭局域網并接入因特網,如設置無線路由器等家庭上網設備。2.網絡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1)了解網絡應用系統的基本概念,了解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的方法和一般過程。(2)能夠簡要描述網絡應用系統體系結構(B/S、C/S)的概念和特點。(3)能夠在規劃設計的基礎上使用網頁設計工具制作簡單的網絡應用系統界面。①理解站點的含義,能用可視化方式表達站點的層次結構。②會使用網頁設計工具進行簡單網頁設計,如插入文字和圖片,利用表格進行網頁布局、建立超鏈接。③掌握簡單的表單設計方法。④了解HTML基本元素,如HTML基本結構,文本、圖片、表格、超鏈接以及表單等對應的HTML元素。專題二:多媒體技術應用1.圖形圖像(1)了解常見圖像和圖形的類型和格式,及其數字化表示、存儲、呈現和傳遞的基本特征與基本方法。(2)能夠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方法采集圖像信息,能解釋圖像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3)能夠根據主題表達需求,選擇適當的工具和方法,實現圖像色彩和色調的調整、設置特殊效果等,并能綜合圖層、濾鏡、蒙版和路徑等處理技巧對圖像進行加工,表達創意。(4)體驗矢量圖形繪制工具的使用,并能繪制簡單的矢量圖形。2.聲音(1)了解常見聲音的類型和格式,及其數字化表示、存儲、呈現和傳遞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2)能夠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工具和方法,能解釋聲音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原理。(3)能夠根據主題表達需求,選擇專業工具軟件,實現聲音的降噪、剪接、合成、音量均衡調整及添加特殊音效等常用處理。3.動畫(1)了解動畫的產生原理、分類以及常見的動畫文件格式。(2)能夠根據表達主題的需求,選擇適當的工具和方法,實現二維交互動畫制作和簡單多場景動畫制作。4.視頻(1)了解常見的視頻類型和格式,及其數字化表示、存儲、播放和傳遞的基本特征與基本方法。(2)了解流媒體的工作原理、常見的流媒體視頻格式。(3)能夠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方法采集視頻信息,能解釋視頻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4)能夠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工具和方法,實現視頻片段的剪輯及添加音視頻特效、轉場效果等常用處理操作。5.綜合應用(1)了解常見媒體及多媒體特征,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勢。(2)會使用非線性方式組織多媒體信息。(3)能從問題解決的需求出發,了解規劃、設計、制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方法。(4)能根據表達、交流或創作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媒體和多媒體編輯工具,規劃、設計、制作多媒體作品,表達意圖,并能夠對創作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5)通過評價與鑒賞他人的多媒體作品,體驗其創作思想,明白其中所蘊含的意義。(6)能夠理解并遵守與信息活動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負責任地、安全地、健康地、合乎規范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專題三:算法與程序設計1.程序基礎(1)掌握利用計算機編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2)掌握常量及變量的定義方式,能夠正確選擇變量的數據類型,并能說出定義不同數據類型的理由。(3)掌握程序中運算符、函數、表達式的表示方式,學會將數學表達式轉換為程序表達式;掌握常用的內置函數,如隨機數函數、數學函數、字符串函數的使用(如利用隨機函數實現猜數小游戲)。(4)熟練使用基本語句,結合三種結構進行程序設計。(5)掌握數組的使用,能用數組存儲批量數據(如排序問題)。2.統計類問題:了解窮舉、排序的算法思想及其作用。3.計算類問題:掌握常見計算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如最大公約數、多元一次方程求解、一元多次方程求解、爬樓梯等同難度問題。4.程序開發:掌握VB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思想與方法,了解對象、屬性、事件、事件驅動等概念。能夠使用VB開發出如計時器、鬧鐘等小程序。(二)電教知識部分電教知識部分以《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
通用技術
一、考試目的 以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稿)
一、考試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綜合實踐活動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試范圍及內容 以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普通高中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指導意見(試行)
一、考試目的以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