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古代哲人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是一種()。
A. 宿命論觀點
B. 唯意志論觀點
C. 機械唯物論觀點
D. 樸素唯物論觀點
2、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一原理運用于實際,形成了我們黨的()。
A. 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
B.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C. 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D.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3、下列俗語中同時包含和體現“規律的客觀性”、“矛盾的特殊性”、“內因是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據”這些哲學道理的是()。
A.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B.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C.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D.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4、唐僧團隊原來是指《西游記
A. 團隊管理中領頭人是關鍵,須德才兼備恩威并重,知人善任
B. 團隊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做到紀律嚴明,獎懲分明,公平公正
C. 唐僧團隊的精髓:德者居上,智者在側,能者居前,勞者居其力
D. 團隊中既要有勤人,也要有懶人,做到勞逸搭配,勤人不重疊,懶人不擁擠
5、“義利之辯”是我國古代倫理學上爭論激烈的一個問題,爭論的實質是把什么作為判斷事物價值的標準。下列話語中主張以“利”作為判斷事物價值的標準的是()。
A.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B.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C.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解析
1.本題要求考生對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的觀點有所了解。樸素唯物論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也叫自發唯物論,是唯物主義的初級形態。B項是說唯意志論的核心思想將世界的本質看做“意志”。該題的最大干擾項A項是說宿命論認為在人類諸多神秘變化的命運現象中存有一些定數,而這些也可稱為必然法則的定數,即是組合世間諸法相的基本力量,有種神秘的氣息,但是題干中茍子的觀點是樸素唯物論的體現,是在當時條件下的一種正確認識。故選D。
2.所謂“從群眾中來”,就是把群眾在實踐中獲得的分散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學的分析綜合,化為系統的意見和辦法。所謂“到群眾中去”。就是要把群眾中集中起來的意見、辦法拿到人民群眾中去實踐,進行驗證,并把正確的東西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化為行動。這符合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即實踐-認識-實踐。故選D項。
3.本題命題設計非常巧妙,A項沒有體現規律的客觀性;B項體現了發展的觀點,不符合題意;C項體現了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不符合題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體現了規律是客觀的。也表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D項正確。
4.團隊中既要有有能力的人,也要有平庸的人。能人思維活躍,庸人執行力強,做到能庸搭配,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懶人是在什么情況下都不需要的,故選D。
5.義:公正合宜的道理;合乎正義或公益。利:利益、利潤。從兩個字的解釋上便可知道“義”“利”作為判斷失去價值的標準之間的區別。而選項A、B、C、D中,只有B項強調了“倉廩實”“衣食足”,這些都與“利”有關,其他幾項強調的是“道”,故選B。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