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科技館的展品講解員職位招1人,卻吸引了1372人報名現象,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這種社會精英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于國于民都存在各種問題,但那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來批評年輕人對“鐵飯碗”趨之若鶩的言論卻顯然是將問題簡單化了。而之所以出現此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學而優則仕”,官本位傳統和利益機制仍未改變。中國的官本位,在文化上成了一種習慣和民情,滲透在歷史的所有遺產中,也滲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滲透在戲曲、文學,包括語言和生活習慣中。在價值上成了衡量一切價值的準則,在這一體系中,任何價值都要轉變為官的等級,否則不入社會主流。
其二,大學擴招就業難,“會考試”的學生當然躍躍欲試。大學擴招之后的事情,高校應屆生已成為歷年事業單位考試的主力軍。加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社會的就業情況并不好,而像事業單位這種比較穩定又有社會地位的工作比較少,事業單位熱是一個被迫的選擇,因為其他的就業渠道太少或難以進入。因此,只用龐大的絕對數字說話也是不客觀的,現在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考事業單位的人數也會相應增加。
其三,體制內仍誘惑大,考事業單位成為一種理性的職業選擇。按照古典經濟學的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是“經濟人”,人們的選擇都是理性的。這樣的假設可以解釋今天為何大學生擊破腦門進入體制內——因為那里象征著權力、聲望、穩定的收入以及可靠的社會保障,而這些就構成了一個人體面生活的全部。
所以,解決此問題,需要多處著手、多措并舉:
第一,要解決大學生的擇業難題,國家需要提供更詳細的勞動就業信息,把大學生就業的整體情況告訴大家,為他們提供指導等。
第二,要做好擇業指導工作。提醒即將要參加高考的考生,不要單純以為藝考是上大學的捷徑,雖然大學考上了,但以后的就業是更大的問題。
第三,要做好大學生教育體系建設與完善的工作。提醒正在讀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在大學里不能太貪玩,一定要認真學好專業技能,這樣才會有就業競爭力。
對于大學生擇業就業的關懷,需要整個社會全體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這是我國服務型政府所倡導的,更是國家良性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環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