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于2011年4月24日展開,公務員考試信息網整理出十大申論熱點,供大家復習時參考。我們認為這十大熱點問題是今年山東省公務員申論考試的熱點問題,考到的可能性比較大。所有熱點以三段論的形式整理:一、存在的問題;二、產生問題的原因;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對于行測的問題請大家看這篇文章:行測短期突破心得--行測77分高手分享
申論熱點一:農民增收問題
NewsContent"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NewsContent"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發展低碳經濟主要方向有四點:
第一,推行低碳生產,實行可持續的生產模式。低碳生產是一種可持續的生產模式,要實現低碳生產,就必須實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
第二,提倡低碳消費,實行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大力宣傳低碳消費理念,引導城鄉居民轉變消費觀念,以節能降耗為抓手,推進低碳消費,著力構建低碳型社會。
第三,控制高碳產業發展速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扭轉我國環境形勢日益惡化的趨勢,必須降低高碳產業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另外,在調整經濟結構過程中,要對我國現行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作出必要調整,限制高碳產品的出口,努力擴大低碳產品出口。
第四,大力開展國際合作,引進低碳技術。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NewsContent"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NewsContent"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二)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對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直轄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戶限制。企業吸納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可享受相關就業扶持政策。
(三)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支持困難企業保留大學生技術骨干。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的單位要積極聘用優秀畢業生,高校的科研專項可吸收畢業生參與研究,其勞務性費用和有關社會保險費從項目經費中列支。
(四)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高校要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建設完善一批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為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對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扶持政策。
(五)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高校及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采取多種方式為畢業生提供免費就業信息和各類就業服務。
(六)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確保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學習實踐活動。完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見習制度,從2009年起,用三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見習。在高等職業院校實施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
(七)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積極為離校后未就業回原籍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將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納入當地失業人員扶持政策體系,對就業困難和困難家庭畢業生給予重點幫扶。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協調配合,共同推動工作。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和成才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調整人才培養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切實解決學科專業結構設置與就業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使高等教育進一步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一)、相關部門對環境保護重視不夠。主要是沒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局部與全局的關系。一些地方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甚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只顧當前,不計長遠,考慮局部利益多,考慮全局和整體利益少。
(二)、企業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以企業為主體的環境技術開發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遲緩,科研、設計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擁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著名品牌、市場占有率高、能夠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優勢環保骨干企業隊伍。
(三)、政策體系不夠完善。引導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管理措施、機制和手段不足。
(四)、監管、處理、打擊、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一)加強對環境執法的監督。形成群眾、政府主管部門、企業內部以及新聞媒體等多渠道的、多層次的監管機制,使監督機制真正發揮作用。
(二)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投入力度。創建多元化的產業投資環境。加大各級政府對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拓寬投資渠道,建立完善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多元化環保產業投融資機制。
(三)促進環境科技創新,提升環保技術水平。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
(四)做好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建立“三廢”處理設施,進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五)做好環境宣傳教育及培訓工作,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環保活動和監督工作。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NewsContent"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2010年5月27日,國務院轉發了國家發改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
戶籍附帶福利,這是中國式戶籍制度最為特別之處。各地政府之所以要求農民用土地交換戶籍,是因為當地政府認定,農民戶籍轉成市民戶籍之后,就可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務與公共品。然而,政府讓農民拿土地來交換戶籍、交換戶籍背后的福利,是不公平的。按照現代國家的憲法原則———平等原則,農村居民作為公民,本來就應當享受與同一區域內城市居民大體均等的公共服務和公共品。讓農民用其手里唯一的財產———土地———來交易,在把農民轉成城鎮戶籍的時候,也把他們轉成無財產者。這種交換顯然是不合適的。農民是因為權利遭到限制、福利遭到剝奪而讓城鎮戶籍形成溢價的,讓農民拿土地再來購買各種權利和福利,這不是在矯正先前的不正義,而是在進行第二次剝奪,制造第二次不正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