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推理 最關鍵的地方,看清題目,問的是不能還是能,加強還是削弱(是否有“除了”這個詞) 一.最多與最少 概念之間的關系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是包含,如“江蘇人”與“南京人”; 二是交叉,如“江蘇人”與“學生”; 三是全異,如“江蘇人”與“北京人”。 全異的人數最多,全包含的人數最少,以下面例子為例。 例1:房間里有一批人,其中有一個是沈陽人,三個是南方人,兩個是廣東人,兩個是作家,三個是詩人。如果以上介紹涉及到了房間中所有的人,那么,房間里最少可能是幾人,最多可能是幾人? 析:廣東人是南方人,所以三個南方人和兩個廣東人,其實只有3個人。現考慮全異的情況,即沈陽人,南方人,都不是作家和詩人,這樣人數會最多。1+3+2+3=9,最多9人。現考慮全包含的情況,假設南方人中,3個全是詩人,有兩個是廣東人,有兩個南方人是作家,已經占3個人了;這樣沈陽人也是1人,即最少有4人。(本題最容易忽略的是,南方人有可能既是作家,又是詩人,最少的就是把少的包在多的中) 例2:某大學某某寢室中住著若干個學生,其中,1個哈爾濱人,2個北方人,1個是廣東人,2個在法律系,3個是進修生。因此,該寢室中恰好有8人。以下各項關于該寢室的斷定是真的,都能加強上述論證,除了 A、題干中的介紹涉及了寢室中所有的人。 B、廣東學生在法律系。 C、哈爾濱學生在財經系。 D、進修生都是南方人。 析:本題,哈爾濱人是北方人,則寢室最多的人數是:2+1+2+3=8人,因為寢室正好8人,所以,北方人,廣東人,法律系,進修生,全部是相異的,一旦有交叉,必然造成寢室人數少于8人。所以選B
二.應該注意的幾句話 1.不可能所有的錯誤都能避免 A.可能有的錯誤不能避免 B.必然有的錯誤不能避免。 答案是B,不可能所有的錯誤都能避免,說明了至少存在一個例子錯誤是不能避免的,可能有一個例子,可能有很多個例子,即必然有的錯誤不能避免。可能有的錯誤不能避免,只是可能,說明有可能所有的錯誤都能避免。 2.
A. 婦女能頂半邊天,祥林嫂是婦女,所以,祥林嫂能頂半邊天。 此句話推理有誤。因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婦女是全集合概念,與祥林嫂是婦女中的婦女的概念不一至。類似于,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花朵都需要澆水,所以孩子都需要澆水。又,魯迅的小說不是一天能讀完的,《吶喊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10.所有的貪污犯都是昌吉人;所有的貪污犯都不是昌吉人。 第一句話,不能理解為,所有昌吉人都是貪污犯人。但只要是貪污犯,都是昌吉人。 第二句話,可以理解為,所有的昌吉人都不是貪污犯。因為一旦昌吉人是貪污犯,則不是昌吉人,所以昌吉人不可能是貪污犯。即所有昌吉人都不是貪污犯。 11.主板壞了,那么內存條也一定出了故障。 這種假設命題,除非能證明,“主板壞了,那么內存條不一定/沒出故障。”否則,不能認為主板就一壞了。也就是即使主板確定是好好的,這個命題也是真的。 12.推理方式的正確性 題目給的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有熬夜的習慣,張目經常熬夜,所以,張目一定是讀書人。 這個命題是不一定準確的。 選項:所有的素數都是自然數,91是自然數,所以91是素數。 這個命題是錯誤的,因為91是復數,由此,題目推理方式不同。 有時的題目是,題干正確,那么也要選正確的。 13.除非談判馬上開始,否則有爭議的雙方將有一方會違犯停火協議。 談談馬上開始了,能保證有爭議的雙方不會有一方違犯停火協議嗎?答案是不能。題目意思是說,只有談判馬上開始,山東公務員考試有爭議的雙方才能不會有一方違犯停火協議。只是停火的條件。 14.正確的三段論和錯誤的三段論 正確的三段論: 所有的聰明人都近視, 有些學生是聰明人, 有些學生近視。 錯誤的三段論如: 所有的聰明人都近視, 有些學生不聰明, 有些學生不近視。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三.充分必要條件萬能寶典 A=>B,表示,A是B成立的充分條件,B是A成立的必要條件。A能推出B,B成立卻不一定推出A成立。沒有B就沒有A,不是B就決不會有A,只要A成立,B一定要成立。 A=>B,B=>C,則A=>C。 1.只有博士,才能當教授。只有通過考試,才能當博士。 不是博士,不能當教授。博士是當教授的必要條件,教授一定是博士,博士不一定是教授。 1式:教授=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2.解削弱型 解答此類試題,一般要先弄清楚題干所描述的論點、論據和論證的關系。如果是削弱結論,則從題干所描述的論點的反向思考問題,一般就是找論點的矛盾命題,或是與論點唱反調的命題;如果是削弱論證,則主要從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方面思考問題;如果是削弱論據,則從論據的可靠性角度試考問題。 如果題目是不能削弱,則是要找出,和論據/論證/論點 不相干的一項或者加強的一項。 五.一些題型 1.這種判斷甲乙丙是誰的題,從出現過兩次的那個人入手。 例:世界田徑錦標賽3000米決賽中,跑在最前面的甲、乙、丙三人中,一個是美國選手,一個是德國選手,一個是肯尼亞選手,比賽結束后得知: (1)甲的成績比德國選手的成績好。 (2)肯尼亞選手的成績比乙的成績差。 (3)丙稱贊肯尼亞選手發揮出色。 則,甲,乙,丙分別是? 析:(2),(3)中,肯尼亞出現兩次,從此切入,肯尼亞不是乙,肯尼亞不是丙,則肯尼亞是甲。又由1,肯尼亞比德國成績好,肯尼亞又比乙差,則德國不是乙,是丙。美國是乙。 2.定義判斷的注意事項 定義判斷一定要注意,題目問的是不屬于,還是屬于。 定義判斷一般是判斷是否屬于“屬”,再看是否符合“種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