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山東省大學生村官考試真題
歷年大學生村官考試真題集合
一、選擇題
1、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說明(b)。 A.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無條件的B.我們應積極創造條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們的方向發展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D.主要矛盾決定了事物的發展方向和進程
2、我國實施社會保障基本目標是(c)A保證勞動者的充分就業B使勞動者老有所養C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D實現共同富裕
3、我國《行政訴訟法
4、“防微杜漸”體現的哲學道理是(b)。 A.對立統一規律的原理B.質量互變規律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關系的原理
5、可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行為是(b)。 A.內部行政行為B.具體行政行為 C.抽象行政行為D.國家行為
6、下列哪些案件不能適用特別程序(d)。 A.選民資格案件B.宣告公民失蹤或宣告公民死亡案件C.認定財產無主案件D.兩人以上對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有爭議的案件
7、構成行政法律關系的雙方中,有一方必須是(b)。 A.國家立法機關B.國家行政機關 C.國家檢察機關D.國家審判機關
8、對于司法而言,“勝敗皆服’’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公正則是實現“勝敗皆服的靈丹妙藥。司法公正,贏了官司的固然“心服口服”,輸了官司的照樣“不得不服”;司法不公,輸了官司的難以服判,贏了官司的也未必真心信服。據此回答。 上述材料表明(c) 。 A.司法權威是法治權威的核心B.法治是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和切實保障C.司法公正是樹立司法權威的基礎D.和諧社會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
9、機關或部門的領導人對來文辦理提出處理意見的活動是收文處理中的(b)。 A.擬辦B.批辦 C.承辦D.查辦
10、公文寫作中所采用的論證方法主要有例證法、(c)、因果法。 A.論述法B.分析法 C.對比法D.實證法
11、經濟結構不合理,并且導致經濟整體質量和效益不高,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這一問題具體表現為(abc) A.產業結構層次低B.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 C.投資和消費失衡D.第二產業發展過多過快
12、為堅持協調發展,針對協調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的政策舉措是(abcd) A.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落實區域總體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B.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堅持教育優先,促進教育公平C.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力Ⅱ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D.加快環境治理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
13、我國民法規定,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abcd)。 A.有主管機關或掛靠部門B.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C.依法成立,并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D.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14、人本管理管理的思想基礎是人為人是(社會人)看不見的手出自(國富論)在行政決策組織體系中被稱為“神經系統”的是(A)。A. 信息系統 B. 中樞系統C. 控制系統 D. 研究咨詢系統
15、在民主革命時期,教條主義曾經在黨內盛極一時,黨內教條主義的突出表現是(bcd)a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b 照搬馬克思主義的本本c 唯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指示是從d 不從實際出發
16、2007年高考全國Ⅰ文綜頭孢曲松納是一種常見的提高抗生素,臨床應用十分廣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藥物一起服用,就會導致藥效減弱、副作用增強,對人體造成損害。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配伍禁忌。在沒有發現這個個問題的時候,曾出現病人服用該藥物致死的案例,衛生主管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并沒有禁止使用該藥物,而是要求在使用說明書中寫明配伍禁忌的有關情況。sdsgwy.com回答下面兩題。一.對一種藥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認識,體現出認識 (c)①是一個永遠不能達到真理的過程②是一個追求終極真理的過程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無限發展過程④是一個飽含矛盾的辯證發展過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藥物的配伍禁忌問題啟示我們 (a)A.應該在聯系中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作用B.應該客觀地認識事物在聯系中的性質和作用C.應該摒棄那種控制條件研究事物的方法D.應該摒棄那種分門別類研究事物的方法
31.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
17、府的重要職責,也是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這說明 cA.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經變化B.民生問題作為次要矛盾制約著主要矛盾的解決C.解決民生問題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體現D.民生問題已成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
18、相當于和諧社會而言,我國的小康社會是指(a)a 經濟上的目標b 生活上的目標c 整體性的目標d 政治上的目標
19、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是提高我們黨(a)。 A.領導發展的能力 B.領導改革的能力C.保持穩定的能力 D.鞏固執政的能力
20、國家主席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國家主席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以下選項中符合中國情況的是( d )。 ①國家主席由最高權力機關選舉產生②國家主席單獨決定國家重大事務③國家主席不領導行政體系④國家主席代表國家進行國事活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按照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的職權有(c)。 ①立法權、決定權 ②立法權、司法權 ③管理權、任免權 ④任免權、監督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文件的連續性指( a )。 A.對同一行為加以約束和規范的文件之間有關必要的繼承關系B.文件結構與語言必須周嚴有效C.文件內容與形式同其他文件、同作者權利的高度統一的一致關系D.指整個文件的所有部分具有的高度的一體性關聯
23、由于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既促進了經濟大發展和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又加速了科學教育的發展和改變了人們的精神面貌。在哲學的因果關系上這屬于( b )。 A.一果多因 B.一因多果 C.多因多果 D.一因一果
24、馬克思指出,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追加資本,“是資本化的剩余價值。它一開始就沒有一個價值原子不是由別人的無酬勞動產生的”。這句話表明:( d )。 A.追加資本來源于資本家的勞動積累B.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C.資本主義生產實質是剩余價值生產D.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唯一源泉
25、“十一五”規劃《建議
26、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是(acd)。 A.認識過程不可缺少的兩個階段B.理性認識是對事物的全部認識,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部分認識C.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升華D.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上一頁[1][2][3][4]下一頁
27、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的能動作用在于它(abc)。 A.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B.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C.決定自己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D.決定經濟基礎的變化
28、下列可以成為行政主體的是(ab)。 A.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B.行政機關 C.公務員
D.接受行政委托的組織
29、規范性公文正本的特殊形式是(abd)。 A.試行本 B.暫行本 C.副本 D.修訂本
30、中國政府~1997年和1998年分別簽署了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31、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要有配套改革,在上層建筑領域中(b) A.要搞好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B.要實行政企分開,轉變政府職能C.要打破各種形式的壟斷,疏通商品流通渠道D.要建立和健全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3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主要依靠的是(b) A.計劃機制B.市場機制 C.社會機制D.政府作用
33、一切形態的地租都是以(a)的存在為前提的。 A.土地所有權B.私有制 C.市場經濟D.土地等級
34、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我國將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作為(b) A.替代現代化的第一戰略選擇B.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C.推動現代化的配套措施D.提升現代化水平的戰略導向
35、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根本途徑是(d) A.教育與科技創新B.教育與經濟發展 C.教育與民主建設D.教育與人才培養
36、行政組織與除國家權力機關外的其他國家機構主要是(d)的關系。 A.指導與被指導B.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C.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D.協作配合、相互制約
37、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供領導機關制定決策或指導工作參考,不要求批復,通常使用的公文類別是(a)。 A.報告B.請示 C.通知D.通告
38、“十一五”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abcd) A.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但現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產業結構逐步升級,同時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B.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城鎮化進程加快同時城鄉二元結構矛盾還很尖銳;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同時生產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機制性障礙C.對外開放范圍擴大、領域拓寬同時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科技不斷發展同時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D.區域協調有進展同時地區發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社會事業不斷發展同時社會管理面臨一系列
39、新課題:“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abcd) A.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2010年比200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 B.資源利用率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環境惡化得到遏制,耕地減少過多得到控制 C.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D.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就業持續增加,社會體制比較健全,貧困人口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各方面生活條件較大改善
上一頁[1][2][3][4]下一頁
40、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措施是(abc) A.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B.發展規模經濟,實現規模效益C.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D.大力發展循環型經濟;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增長方式轉變
41、《國家賠償法
42、相對與和諧社會而言,小康社會主要是指(a)。 A.經濟上的目標 B.生活上的目標 C.整體性的目標 D.政治上的目標
43、社會保障的基本目標是(c)。 A.維持社會穩定 B.適應市場經
濟發展的需要 C.保證社會再生產得以進行 D.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逐步走向規范化
4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民主法制是指(abc)。 A.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 B.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 C.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D.法律法規基本完善、健全
4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公平正義是指(abd)。 A.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 B.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 C.社會財富平均分配,充分體現公平 D.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46、下列屬于國務院職權的是(ad)。 A.制定行政法規 B.決定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戒嚴 C.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D.向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議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