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副曲線圖(波浪形向上走的趨勢,像股市線一樣)。談談你對這條曲線的理解?
分析:這道圖畫題實際上是給予考生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因為對于曲線的理解,是存在很多不同的觀點和角度,建議考生對于這類題目的解答,不要拘泥于某一個點,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對“曲線”的理解和看法,同時結合自己知識體系中最強的方面,選擇一個自己最“擅長”、表述地最好的角度去展開自己的思維,從而獲得較高的分數。
參考答案:
對于該題目,大致可以有以下幾個答題思路:
答題思路一:人生的曲線。人生有低潮,也有高潮,但總的來說,人生的趨勢是不斷地前進。
答題思路二:事業的曲線。事業的發展常常是波浪式地前進,有順境也有逆境,對成功要有足夠的耐心,有堅忍的毅力。
答題思路三:發展的曲線。對此我們可以聯系哲學中的原理。事物總是在曲折中發展,在曲折中前進。還可以舉一些例子作為輔證。比如我國革命的進程:初期的迅速發展,中期的短暫低潮,后期的快速發展,但總的來說,革命的火種是在不斷地蔓延,革命的趨勢是在不斷向前發展。又比如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有建國初期國民經濟在戰爭后的迅速恢復發展,有在十年動亂時期的經濟的短暫低潮,有改革開放初期的快速發展,有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經濟軟著陸”后的平穩發展。不管在哪個時期,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都是處在一個不斷向前的趨勢中。
答題思路四:歷史的曲線。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在我國的歷史中,歷朝歷代都是有一個“初期的發展,中期的興盛,晚期的衰敗”這樣一個過程,就像曲線一樣,起起伏伏,但有是不斷地聯系在一起。就如“明朝初期的發展——明朝中期的興盛——明朝晚期的衰敗——清朝初期的發展——等等”
2.本單位在評比中排名靠后,單位領導要你寫出一份關于本單位的排名靠后的原因的調查,問你將如何組織完成調查?
分析:首先請大家先關注題目中的特點背景——“單位評比”,對于單位的評比來說,必定就有一個評比的標準,而評比的標準往往不是單一的考核內容,很多時候,從全面衡量一個單位真實情況的角度,往往“單位評比”是涉及到許多方面。
常規的“單位評比”,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部門領導班子是否堅強有力
2.機關黨組織是否健全。
3.工作中的作風是否有堅持黨和國家的重要思想為指針,模范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
4.是否密切聯系群眾,較好地履行自身的職責
5.是否能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5.思想政治工作堅強有力,道德風尚是否良好。
6.計劃生育工作是否達標。(標注:在很多國有或集體單位的評比中,這常常是很重要的一個考核指標)
7.是否能加強對單位干部職工干部教育,注重科學文化建設,不斷對黨員干部進行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市場經濟知識等教育。崇尚科學反對迷信蔚成風氣。
8.是否能保持廉潔從政,依法行政,大力開展反腐敗斗爭,認真糾正行業或其他領域存在的不正之風。
9.是否能在社會上和廣大人民群眾中有良好的形象。
從上面的標準,我們其實大致知道一個單位的“評比”其實常常是包含很多方面的,題目中的“本單位的排名靠后的原因”,實際上問題就出在這些評比選項中的一項或是多項,但不管怎樣,要做關于本單位的排名靠后的原因的調查,首先就要了解“評比的要求”和“評比選項”,即首先要知道“怎么做才能在評比中被‘認為’是好的”。
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具體了解本單位在評比中的“具體表現”。而本單位在評比中的“具體表現”從哪里去了解呢?一是從評比單位中了解,看看自己單位在哪些方面的評分較低,二是可以到在評比中表現較好的兄弟單位去“考察”,然后對比發現自己單位中存在的不足;三是可以向本單位的同事了解,詢問大家對“單位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的看法。
完成調查后,就是需要把了解到的相關信息匯總,形成書面的報告。
參考答案:
如果我的單位在評比中排名靠后,單位領導要我寫出一份關于本單位的排名靠后的原因的調查,問你將會按照這樣一個思路來組織完成調查:
第一步、到相關的評比單位了解評比的標準和具體的考核內容
第二步、從評比單位中了解,看看自己單位在哪些方面的評分較低,與其他排名靠前的單位相比在哪些指標上處于落后,落后的差距是否較大
第三步、可以到在評比中表現較好的兄弟單位去“考察”,然后對比發現自己單位中存在的不足,同時虛心向兄弟單位,并請教經驗。
第四步、回到本單位后,向同事了解情況,詢問大家對“單位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的看法。可以通過主題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匯集同事們的看法和意見。
第五步、將了解的相關信息匯總,同時作出科學的統計,分析本單位的排名靠后問題的各種成因,同時適當提出一定的解決意見。
第六步、將書面調查報告呈交領導審閱,在領導修改或同意該調查報告后,可以將調查結果向單位的相關同事公布。 3.你所在的單位要召開一個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召開前,出現以下三情況,你如何處理?
(1)邀請的幾個知名記者不能及時到會。
(2)有幾個老上訪者進入會場要求解決問題。
(3)發給記者的新聞稿中出現了數據錯誤,但已經發放了。
分析:這是一道突發事件的處理題目,在這里考察的是考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在這里,請廣大考生把握的一個大原則是,無論采取何種應變措施,前提是一定“維護好新聞發布會的正常秩序”。
參考答案:
邀請的幾個知名記者不能及時到會時,可以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繼續聯系“所邀請的幾個知名記者”,詢問其何時可以到達會場,詢問其是否需要其他的相關安排。
為了保持單位的誠信,發布會需要準時開始,不能受“幾個知名記者不能及時到會”的影響。
“幾個知名記者不能及時到會”的原因如果是由于交通問題,可以派單位的同事去“接”,或是幫忙想辦法,看是否能通過更改交通工具(如換乘地鐵)或更改交通路線的方式(走不塞車的線路),加快其到達會場的時間。
從禮節上考慮,應為“我單位邀請的”“不能及時到會幾個知名記者”預留座位。
派同事作會議記錄,將“遲到記者”到達會場前的會議內容做詳細的筆錄或錄音,在“遲到記者”到達會場后交給其,使其能了解先前錯過的會議內容。
簡化“遲到記者”的入場手續和程序,加快其進入會場的速度。
(2)如果在舉行會議時,有幾個老上訪者進入會場要求解決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繼續維持好現場的秩序,保障現場的秩序不收“上訪者”的影響。
二、可以請“上訪者”先等待,請其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后,到單位詳細談
三、如果上訪者要求“現在”“馬上”解答其問題,可以由現場的相關領導同志請其到新聞發布會現場附近的單獨辦公室中詳細聽取其意見。(標注:這是一種“矛盾隔離”的辦法,此舉關鍵是維護了最需要保護的“單位利益”,即不能影響新聞發布會。像新聞發布會這樣一個大型的活動,影響是很大,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單位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四、如果上訪者執意不肯離開現場,可以請其在原位不要隨意走動,并請其保持冷靜克制,同時處理該情況的工作人員也必須保持克制。并承諾工作人員將在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后留下來聽取其意見。
給記者的新聞稿中出現了數據錯誤,但資料已經發放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馬上校對原新聞稿中出現的數據錯誤,修改后馬上重新印刷新的新聞稿
如記者沒有離場,可以由主持人在會議中“婉轉”地告知記者新聞稿中出現的數據錯誤,請其在新聞稿做出相應的修改,誠懇為自己的工作失誤表達歉意。
如記者已經離場,可以查詢入場記者或其單位的聯系方式,以郵件或傳真的方式第一時間將正確的新聞稿發給對方,并誠懇為自己的工作失誤表達歉意。
總之,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是,動作要快,語氣要委婉,態度要坦誠,同時盡量避免給記者朋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4.一副畫,題目是打了補丁的畢業證,大意是一個畢業證上有培訓證,資格證等及格補丁貼在畢業證上,請問你對此如何看待?
分析:對于這道圖畫題,表面上看應該是對目前大學教育中對職業能力方面培訓的缺失問題的批判,但希望考生在看待社會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用辨證的眼光去看問題,既要看到社會問題的不合理之處,也要看到其合理、客觀之處。
參考答案:
畢業證和培訓證,資格證一樣,在很多時候都是作為一種學習的經歷、能力的證明。
現在社會對人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除了學校學的知識之外,還要別的能力(證)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這是一個客觀的現象,因此圖畫中出現的“畢業證上有培訓證,資格證等及格補丁貼在畢業證”的現象并非完全是一個不合理的社會現象。
從主觀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要看到現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還存在與實際工作相脫離的不足之處,我們的大學教育應該從學生未來的實際工作方面考慮,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提高“畢業證”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含金量。
畢業證上打上了培訓證,資格證等及格補丁,為什么會是培訓證,資格證呢?說明市場對這方面是有需求的。
當今的教育應該是一個終生的教育。畢業證代表的是“當時”的及格,而不是“永遠”的及格,是“短暫的”及格。社會不斷地發展,對人的要求是不斷地提高,實際上人的教育常常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的,所以“培訓”是一個很有必要的補充,作為對畢業證的有益補充,我認為培訓證,資格證等及格補丁有其一定的存在意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