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面團,在指尖的反復捏、搓下,一點點變成美麗的玫瑰。12月6日,在烏魯木齊市39小學的一堂手工課上,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新疆工藝美術大師、面塑藝術家那鼎浩教同學們捏面人。
水磨溝區第二屆“享·青春”青少年文化大講壇進校園的活動有序進行著,這是繼第二屆水磨溝區“愛·生活”生活藝術講壇活動之后,再次向水磨溝區青少年們開展的大型文化活動。
在現場,同學們仔細聆聽了那鼎浩老師講解面塑的歷史、材料等知識。然后,那鼎浩老師開始在講桌上“和面”,準備為在座的學生做一道“大餐”。只見他不慌不忙將揉好的面團平均分發給同學們,然后教同學們將面團染色、揉勻——這就是面泥人的“胚胎”。
隨手拿藍色面團,先將面團在手心中反復揉搓,在食指與拇指的配合下,不一會,將捏好的面團一層層、有規律地揉在竹簽上,不一會兒,一朵藍玫瑰就誕生了。
在那鼎浩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學著捏面人。二年級(3)班的葛春璟曾學過兩年做軟陶,但與面塑相比起來,她覺得更有挑戰性。“如果不是自己動手,真不敢相信徒手就能捏出這么漂亮的玫瑰花。”葛春璟說,和一般文化課相比,能邊動手邊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特別有意思。
據了解,在第二屆水磨溝區文化藝術講壇活動中,分別由“享·青春”青少年大講壇和“愛·生活”生活藝術進社區兩部分組成。其間,包括烹飪、養生、民樂、國學、安全教育(消防)等各領域文化惠民課程,會陸續走進水磨溝區轄區的社區、學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