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板的左上方,65英寸的液晶大屏幕上,伴隨著輕音樂,一張張美麗的花朵相繼綻放,牡丹、月季、杜娟、山茶、荷花,水仙……這不是美術課,也不是音樂欣賞課,而是一堂生物課。
這是11月26日下午新疆阜康市滋泥泉子鎮滋泥泉子學校七年級2班的生物課——《開花與結果》。
花的基本結構有哪些,花如何授粉,最后花的哪部分變成果實的哪部分?
帶著這些問題,生物老師白榮利用班班通,給學生們上了堂數字生物課。
只見白榮用手在講桌臺上的觸摸屏一點擊,一朵花的剖面示意圖就在大屏幕上顯現。“哪位同學能把花的結構說一下?”“花柄,花把,萼片,花瓣,花蕊。”隨著張小敏的回答,在花的結構示意圖上,文字相繼顯現,一朵花的組成部分清晰明了。
那么花是如何授粉的?
白榮手持一朵花的立體結構模型向同學們展示,花朵授粉是依靠哪個部分?“花蕊!”有同學高聲答到。“對,花朵的授粉離不開花蕊,我們來看一下花蕊里面的秘密。”隨著白榮老師的展示,在大屏幕上又出現了雄蕊與雌蕊的剖面圖。
孩子們使用的,正是被稱作“班班通”的遠程教學系統。“班班通”使得教育教學徹底打破教室、教師、校園的界限,實現局域、城域無界限,校校互通、班班互聯、資源共享。白榮老師告訴記者,今天這一課的課件,是自己通過新疆遠程教育網,從上面收集了其他老師生物課的資源,用了音頻資料及圖片做成的。自從用上了班班通,生物課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滋泥泉子學校遠離阜康市區,學生基本上都是鄉村孩子,讓鄉村孩子能聽到城市名校一線優秀老師的講課,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但自從“班班通”配置后,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興趣明顯提升了。
在學生張曉林看來,自從今年9月班上使用了“班班通”上課后,同學們再也沒有發生過上課睡覺的情況,每堂課都生動活潑,自己最喜歡的就是生物課,尤其是第一堂課,老師播放的視頻片,使大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而學生鐵金財則最喜歡地理課,因為地理課上老師使用“班班通”播放的音樂及視頻,常常讓人以為是在家看地理頻道,非常有意思,那些生僻的地理名詞一下就能記住,每堂課都有不同的驚喜,令人期待。
據校長侯鵬飛介紹,滋泥泉子學校的每個科目都開始使用“班班通”,尤其是音樂,美術等課堂,有了“班班通”之后,學生們可以視聽到優美的視頻演奏會,學五線譜也容易多了,音美等課程豐富起來,非常受學生們的喜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