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臨近,中國各地又到一年新的“開學季”。在新疆,除家長們一直喜歡的幾所好學校外,部分雙語學校也成為今年家長關注的新熱點。
記者發現,烏魯木齊師資力量稍微好一點的雙語學校校長的手機這幾天均轉入了“秘書臺”。
據一位接聽電話的校長介紹,現在不僅少數民族家長要求孩子進入雙語學校學習,一些漢族家長也開始“青睞”雙語學校,使得他們這幾天的“人際關系”都比較“緊張”,所以干脆轉入秘書臺,這樣既不得罪人又輕松。
“雙語教學”是新疆提高當地少數民族教育質量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水平,增進民族團結,滿足當地民眾期盼接受民漢兼通教育需要的一項民生工程。
據統計,2012年9月新疆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少數民族雙語班和“民考漢”學生共達到了167.86萬人,占幼兒園和中小學少數民族在校生數的66.61%,比2011年增長了19.18%。
說起上過雙語幼兒園的孫子,家住烏魯木齊南郊山區的哈薩克族牧民杰恩斯一臉的自豪。他說,自從他的孫子上了雙語幼兒園以后,會說很多漢語,回家還給他當起了“小老師”,他的漢語都是跟著孫子學的。
做了一輩子牧民的加依娜也說,自從孩子進了少數民族雙語幼兒園,放牧也放心了,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更不用擔心孩子挨餓受凍。孩子在幼兒園快樂成長,學會很多,既懂禮貌,又愛干凈,看到這些變化,她很開心。
今年剛從西安外國語大學畢業的阿依古麗是新疆第一批享受“雙語教學”福利的的學生,因為在學校表現優秀畢業前已被北京一家外貿公司看中。
據新疆雙語教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雙語教育培養了學生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文化適應能力,提高了就業率,增強了創業能力,解決了少數民族群眾十分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奠定了社會穩定的基礎。
同時,雙語教育又是少數民族雙語社會生活的現實需要,是各民族學生從小和睦相處、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團結互助的重要切入點,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社會穩定的“金鑰匙”。
在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當地堅持民漢教學并重,少數民族母語教育進一步加強。新疆確定的兩種雙語教育模式中都把民族語文課程作為雙語班的重要基礎課程;在雙語教育兩種模式中,都有一定量的學科,尤其是涉及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使用民族語言授課;在少數民族中小學,適當保留全部課程用民語授課、加授漢語課的班級等。
隨著“雙語教學”在新疆的不斷深入,少數民族同胞會漢語,漢族同胞會說少數民族語言已成為當地各級干部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走進烏魯木齊的各大社區,通常迎面都會有一塊用維漢兩種語言寫成的“一問一答”提示欄,這已成為新疆社區工作的一大特色。
據新疆人社廳年初消息,目前,雙語能力已成為新疆考核、任用、確定后備干部的重要條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