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哲學大會受到了諸多關注。很多人都在思考,這次大會的舉辦,對于中國和中國哲學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
就我個人而言,這一具有118年歷史、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哲學學術會議,最直接的意義在于喚起全社會對哲學家及其思想的關注,進而思考哲學對生活世界的意義。這次大會參會學者來自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總數超過6000人,已收到5000多篇投稿論文,涵蓋了哲學和以哲學為中心的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從參會人數、投稿論文數量及會議場次等看,本次大會是世界哲學大會100多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
為期8天的世界哲學大會有超過1000場次不同類型的學術及文化活動,無論是哲學學者還是愛好者,都可以在此領會到多元而豐富的哲學思想,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次學習交流、拓寬視野的絕佳機會。
哲學是一門能夠直接觸碰人類心靈深處的知識領域,哲學家之間的互相理解,必然能促進中國與世界之間達成更具深度、更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這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哲學大會,能促進中國哲學走向世界。中國哲學學者和愛好者借助這個舞臺充分地展現自己、展現中國哲學,同時充分地汲取來自世界范圍內的哲學思想。我相信,以此次世界哲學大會為起點,中國哲學的受關注度一定會越來越大。
同時,以此為契機,面向未來,我們會進一步組織國內哲學團體、機構以及科研院所,進行世界范圍內的學術交流。這種交流最終會落在學者上,尤其是更年輕的學者。新一代的中國哲學學者,很多都有國際學術交流背景,他們無論是語言能力還是對自身文明傳統及國際語境下的哲學問題的把握,都更具優勢,而這種優勢本身就成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堅實基礎。
正因為關注我國青年哲學學者和學生的發展,我們在大會期間特設學生專場。我很樂見中國學生與國際學生參加這個論壇,他們是未來,我們要把哲學發展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這就要求我們做好大學哲學教育,特別要重視以下幾點:
一是專業教育與跨學科視野的有機融合。專業的哲學教育是狹義的哲學教育,跨學科視野則能夠把哲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機連接起來。同時,在學習階段,要把哲學問題的探討和哲學史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是做到跨語言和跨文明的自覺。我們生活在漢語世界,但應該要深入了解與體驗其他的語言和文明,尤其是在中國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家之時。
三是歷史的眼光和未來的眼光并重。從哲學視野出發,我們可以說,歷史讓我們了解從哪里來,同時我們還要樹立未來的眼光,解決好到哪里去的問題。
四是更加關注現實。對現實問題,哲學家給出的答案,或許不是某一個確定、標準的答案,但思考本身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它至少可以把更多的可能性呈現給我們。
(記者晉浩天、王琎、張穎天采訪整理 作者:王博,系北京大學副校長、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中國組委會執行主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