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月21日訊《文化遺產概述》章節注重“中華文化精神認同”,《用非遺進行產品設計》章節注重“培養工匠精神”……這是上海師范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試點課程樣稿內容,每個章節都會體現一定的思政映射點,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體現。
上海師范大學今天啟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試點,人文與傳播學院“現當代文學”“中國近現代史”“新聞學概論”等15門課程率先嘗試,以“組團式”課程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這些課程涵蓋人文學院現有全部12個本科專業,并實現必修課、選修課、通識教育課的課程類型全覆蓋。
上海師大撥出專項經費支持人文學院的改革。4月下旬,學校將舉辦培訓班,通過主題講座、專題討論、教案撰寫、試講比賽、分享體會等方式,引導參與試點的教師更好地在課程教學中實現育人效果。相關教師將在職稱申報、年終考評獎勵中享受傾斜政策。在人文學院試點后,未來將在全校范圍鋪開。
“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授的舞臺,更是價值引領的陣地,每一門課蘊含的育人功能都應發掘出來。”上海師大黨委書記滕建勇說,“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將從專業觀出發,提升專業教師思政育人的意識和能力,繪好課程思政同心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