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西部高校12位政協委員的調查顯示——
政策支持中西部高校須更精準
全國政協委員中,有數十位來自中西部高校。3月13日,記者專門向部分來自中西部高校的政協委員發放問卷,了解他們最關注的問題,以及他們對中西部高校發展的看法。
委員們高度關注人才隊伍建設
此次調查采用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對象為全國政協委員中來自中西部高校的校長、書記、院長、教授,共發放問卷16份、回收有效問卷12份。
調查結果顯示,此次兩會,受訪委員們最關注的問題是“雙一流”、人才流動、教育扶貧。
有9位高校校長、書記、院長將“雙一流”列入他們最關注的問題。有6人表示最關注高等教育均衡發展和人才流動,有4人表示關注教育扶貧,其他受關注問題分別是高校創新、科研成果轉化、“一帶一路”、民辦教育促進法、傳統文化傳承、校園欺凌、城鄉社會治理、長江經濟帶發展、紅軍長征史等。
在回答“當前中西部高校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什么”時,有10人提到“辦學經費不足”,9人提到“人才流失”或“人才缺乏”,4人提到“觀念落后”“管理思維跟不上”,3人提到“科研平臺建設水平不高”,2人提到“區位劣勢”。此外,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小、中央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受訪委員們提到的頻率也較高。
高校和地方政府應共融共生
在回答“影響中西部高校發展的因素中,起最關鍵作用的是什么”時,受訪委員中有9人提到“人才”,有7人提到“經費投入”,有4人提到“中央、部委制定的政策”,有2人認為是“行政思維”。
當下,中西部高校自身最應該做好哪一項工作?對于這一問題,有7人回答最應該做好人才隊伍建設,3人表示最應該做好學科建設,3人表示最應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受訪的全國政協委員、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院長伍中信表示,中西部地方高校要進一步做好學科建設工作,突出特色品牌,不僅要服務地方政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而且要鼓勵特色學科多與行業企業對接和合作,將項目落到地上,做行業企業的智庫,引領行業企業發展。
“中西部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地方政府也應該反哺高校,雙向互動、相互促進、共融共生。”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大學副校長鄭軍說。
“在投入機制方面,建議中央政府及教育部門出臺文件,建立經費聯動投入機制,并作為上級對下級的考核指標。如處于省會城市的高校,中央與地方兩級預算共建出資支持,明確標準,否則到地方就變了味。”鄭軍說。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原校長黃德寬認為,國家啟動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以來,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搞平均主義,對地區高校發展戰略缺乏科學論證和規劃,因此,建設高校多數效益不太明顯。尤其是“一省一校”原則,使得像安徽大學、西北大學、遼寧大學等地方“211工程”高校,因所在省有部屬院校而被排除在提升工程之外,沒有獲得應有的支持,使得這些本應重點支持建設、有可能取得重要突破的高校,失去了許多機會,建議重新考慮這一原則的合理性和實際效果。
支持政策加強針對性和精準性
在回答“最希望中央、教育部給予哪項支持,最希望看到哪樣的支持政策”時,7人表示最希望看到改革經費投入機制,4人表示最希望看到規范人才流動的政策,2人表示最希望看到解決高校自主權被地方截留問題的政策。
有委員建議,出臺中西部高校支持政策時,要加強針對性和精準性,真正考慮到需要政策傾斜的高校。在全國政協委員、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院長杜惠平看來,宏觀的問題黨和政府已經在著力解決,微觀的問題應當依靠自身努力,“中西部高校的問題,還是需要中西部各相關方主動遵循規律,成就師生的發展”。
“有政策、有基礎,抓住機遇,要爭創一流大學;無政策、弱基礎,創造機遇,也要建一流學科。”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商學院院長徐玖平建議中西部高校借助“雙一流”建設的契機推動學校發展。
黃德寬說:“國家發展到今天,需要考慮地方尤其是中西部高教發展補短板問題,需要更重視地方院校發展。因此,借助‘雙一流’建設契機,不失時機地推動地方院校發展,其意義不僅僅在高教自身發展,實際上也是一項贏得民心的重大舉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