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積極探索體育教育改革,找準發力點,打出“組合拳”——
讓體育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
自從西南石油大學啟動健身跑課程試點以來,每個學生在校期間,都必須完成400公里的跑步里程。
這項跑步計劃從2016年年初開始實施,最初只面向2015級學生。而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師生主動加入其中。
400公里激活運動“基因”
“我們專門開發了健身跑管理系統,在固定的時段內,學生沿線路跑步,持校園一卡通在每個計時點打卡記錄里程。”體育學院副院長石金亮介紹。
“400公里健身跑”既是體育改革的“發力點”,又激活了學生的運動“基因”。
學校檢測數據顯示:健身跑首日,就有291名同學完成了他們大學生涯的“400公里”第一跑。第一個學期的參與率達98.9%,學生人均完成里程40.24公里。
為了省去打卡的麻煩,學校還開發了“運動世界校園”手機軟件,學生下載軟件即可通過手機記錄運動里程。
“我從小體質就比較差,也不太喜歡運動,現在加入跑步活動,對自己是一個很好的督促。”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學院2015級學生何杰表示,堅持了一學期,感覺自己更有活力了,以后還將繼續堅持,跑出健康、跑出快樂。
多元評價下的一體化課程模式
為了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西南石油大學對公共體育課程進行了“新設計”。
“將‘兩年兩門體育專項課’的傳統模式調整為‘4年4門體育課’的新模式,形成了如今課內‘體能達標與測試+兩門專項課+體育俱樂部’與課外‘400公里健身跑’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模式。”西南石油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助理向劍鋒說,這種“1+2+1+N”的課程模式,更加注重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完成一兩門課程。但面對越來越“多元”的課程,學生體育成績該如何考核?
公共體育面向全校3萬多名學生,要使課程改革收到明顯效果,就必須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教學考核管理系統。為此,西南石油大學與西南交通大學聯合共建體育科學與健康大數據實驗室,對現有的體育信息系統進行“云改造”,實現體育教育標準化、統一化管理。如今,體育學院對課外考核、賽事組織、體質測試等都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統。
“體育課不是懶洋洋地玩,而是要真正融入其中。”化工學院2015級學生黃丹感嘆道,“在運動過程中,老師更加重視我們的運動習慣和運動技能,而不是為了考試和分數去突擊訓練。”
“運動讓我的學習和生活更有勁兒了”
如果說體育通識課、體育專項課是體育大課堂的“基石”與“核心”,那么最后一門課程“體育俱樂部”就是一種“延伸”。事實上,與其說這是一門課程,不如說它是一個“興趣班”。因為在這門課上學生不必為了考試而運動,更多的是自主管理與個性發展。
“通識課注重基礎培養,專項課注重技能培訓,而體育俱樂部關注參與度和融合度。”向劍鋒說,俱樂部外緊內松的管理方式,為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態度,使他們把運動作為習慣。
體育舞蹈大賽中的華麗舞姿,跑步比賽中的奮勇奔跑,團隊比賽中的齊心協力,棋類項目碰撞中的智慧火花……這樣的場景,每年都在學校全民健身體育節上演。整個體育節歷時一個月,開展20多項體育項目,帶給全校師生一場體育盛宴。
“運動讓我的學習和生活都更有勁兒了,以后走入社會,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2015級學生王楠說。
“‘認識體育、參與體育、享受體育’是這堂課的初衷。學校不斷豐富課堂的內容與形式,讓體育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西南石油大學體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彭小華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