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古城改造、果蔬安全,城市難題就是教學科研主題
北京聯大應用型辦學主打“城市牌”
近日,北京聯合大學自動化學院與北京市朝陽區科委的校企合作、協同創新項目“中高壓壓力儀表定點自動調試系統”進入成果演示應用階段。“由人工檢測改進為自動檢測,為北京市支柱產業智能制造業節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了自動化裝備水平。”電氣與控制工程系主任李媛說。
無獨有偶。信息學院農產品大數據應用研究中心與北京市菜籃子集團大數據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共同研發立足北京農產品供應鏈的大數據應用系統,未來將及時發布菜價晴雨表,為市民和蔬果供應商提供信息支撐。
一個個生動案例的背后,折射出一所地方高校的辦學理念。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培養人才、做強科研,服務首都現代城市建設和發展需求,實現校地融合、產教融合,北聯大的應用型辦學凸顯北京地域特色,主打“城市牌”。
北聯大是一所綜合性大學,14個校區分布在北京的6個區,其辦學規模為北京市市屬高校之最。新時期新形勢下,面對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新定位,學校在“思變”,變規模大校為質量強校,實現內涵發展和辦學水平質的提升。
為什么要變?國家部署部分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加強分類管理,引導高校特色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適切性。對于北聯大而言,核心是提升學校學科專業建設與北京“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的契合度。
北聯大精準辦學,“變”的不僅是思路,更是“改”的決心和行動。2015年9月,學校“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歷時半年之久,調研10余所京內高校和8所京外同類高校,依據“定性升級,定量翻番”基本原則,編制完成1個總體規劃和10個專項任務。
“城市型、應用型”,成為新的發展目標。這是北聯大對自身傳統辦學的繼承和創新性探索,強調服務北京城市建設,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更加清晰。
服務地方,人才培養是首要任務。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北聯大實施教育教學品質提升計劃,著力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全面實行雙學位制、第二專業及輔修專業制、主輔(副)修制,以及轉專業、校級實驗班、完全學分、書院制等,提供多元化學習需求選擇,構建系統完善的學生成長成才機制。
此外,北聯大實施“一院一特色”戰略,以特色發展贏得行業、企業和社會認可;瞄準國家戰略產業發展,整合學科專業資源,建有工科、應用文科、旅游、經貿綜合實驗中心,打造高水平智庫,為首都建設提供科學決策服務。
分布廣、范圍大,一度的管理難題,如今成了北聯大與北京地域深度融合、做強社會服務的優勢。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社區、城市周邊,城市垃圾分類、老舊社區停車難、用數字模擬技術推動什剎海古城改造、京津冀煤礦周邊水安全……學生主體參與、教師主導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北聯大結合水資源、交通、環境等首都城市建設問題,打造“第二課堂”、實現科教融合,把城市難題作為教學和科研主題,履行“兩型”大學服務使命。
立足北京、融合北京、服務北京、發展北京,北聯大實現了與北京捆綁式一體化的發展。旅游學院協助北京市旅游委完成冬奧會申辦住宿主題報告撰寫和陳述答辯,為冬奧會成功申辦助力;生物化學工程學院攻克植物源農藥研發,從源頭治理果蔬安全;商務學院關注北京社區養老問題,“朝陽區居家養老動態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項目啟動實施;師范學院接受“北京市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對接7所小學,惠及小學生3000余人;應用文理學院依托科研項目,為北京解決集體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出謀劃策;管理學院把脈農村互聯網金融,促進“三農”健康發展,為北京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瞄準首都建設,北聯大堅定發展道路,凝聚起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的新動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