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科研評價過多、過于頻繁、過于偏向計量指標,已經成為科技界反應較為集中的熱點問題。科研評價會對科研人員的行為起到導向性作用,進而影響整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我們該建立怎樣的科研評價體系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的“科技評價與科研誠信”科技倫理討論會在湖北武漢召開。會議間歇,參會的一位院士接到一個電話,某科研機構邀請他參加項目評審會。這位院士以要參加其他會議的理由拒絕了。掛斷電話,他無奈地說:“我們雖然屬于一個大學科領域,但不是小同行,有些東西我真是不太了解,怎么評?現在不少評審都是走過場,有什么實際意義呢?”
近年來,我國科研評價過多、過于頻繁、過于偏向計量指標,已經成為科技界反映較為集中的熱點問題。現代社會,科學研究已經成為一種職業,對科研的評價與科研工作者的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因此,科研評價必然會對科研人員的行為起到導向性作用,進而影響整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那么,什么樣的科研評價體系才是適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體系呢?
科研評價誰來做:
依靠學術共同體,特別是注重小同行評價
進行科研評價,公平、公正、客觀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就是:科研評價應該由誰來做?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士王乃彥認為,在科研評價中應該從組織領導上實行回避制度,“不能這個項目在我所里面,就由所里直接進行評估”。他認為,組織評價的部門既不能是直接利益相關方,也不能是承擔項目單位的直接領導機構。
科研評價能完全交給第三方來做嗎?大部分科學家給出的答案也是否定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士馬志明認為,有大量工作需要第三方評價機構來做,比如對發表文章的梳理等,但“他們往往并不能深入到每一個領域的每一個方向中去,讓他們來做評價往往不會很精確”。的確,在很多由第三方開展的評價中,因為專業性不夠,評價最后變成了“數數”、數文章、數引用、數加班。
那么,科研評價該由誰來做?與會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這個工作應該由學術共同體來承擔,特別要重視小同行的意見,用馬志明的話說:“只有小同行才真正知道科研的價值。”王乃彥提出,在參加評估的專家中,小同行應占專家組成的三分之二以上。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葉繼元認為,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追求真理的研究,在對成果的判斷上具有復雜性。“哪些屬于創新,哪些是跟蹤模仿,提出哪些新觀點,取得了什么證據?這些因素不是簡單數論文就能明白的,要靠小同行來評價。”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劉云對此有同感。他說,湯森路透最近幾年一直用大數據方式預測諾貝爾獎,但都是錯的,“從這里能反映出,對科研成果的評價還是要落在專家的價值判斷上”。
科研評價怎么做:
減少過多評價、簡化評價指標、要分類分層
華中科技大學丁烈云院士有些糾結:“現在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35歲以前要把青千、拔尖人才拿到手,45歲以前要把杰青、長江學者拿到手,然后是評院士,要帶上‘帽子’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那還有沒有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科研?”但學校又不能阻擋老師去爭取這些頭銜,因為“對學科評估是有幫助的”。丁烈云坦承,這些頭銜都帶著科研經費,有些還配合生活安置經費,在吸引國外的優秀科研人才回國工作等方面有積極作用。但現在各種各樣的評價是不是太多、太同質化了?
空軍預警學院教授王永良院士則認為,有些評價指標太復雜、太煩瑣,過于依賴計量,“送給我評審的表格,我都看不明白”。他說起自己參加過的一次評價:“我們小同行心里都很清楚哪些人更優秀,但計算出來的結果卻和我們的評價差別很大”。這是因為制定了太多、過于瑣碎的量化指標,反而沖淡了評價最重要的內容——成果的科學意義。他提出,評價指標宜簡化,計量只能為輔,不能喧賓奪主。
王乃彥提出,科技成果的評估體系要因工作性質和學科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把論文作為唯一的標準。不少專家也提到,科研評價不僅要區分工作和學科,對于一個科研人員來說,在他學術生涯的不同階段,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但中國科技界正著手改變。丁烈云介紹,華中科技大學正在進行嘗試,“我們經過國際評估后,遴選了100個團隊,涉及300多名教師,對他們進行10年的穩定支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對他們進行科研狀態評估,讓他們能夠安心做科研。”而中國科學院學部日前也正式啟動“我國科技評價和獎勵的問題與對策”院士咨詢課題,清華大學教授程津培院士介紹,希望能夠提出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解決方案,推動相關改革獲得實質性進展。
專家們也提醒,科研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完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有一些提法太過“理想化”,要謹防這種“拍腦袋”的決策。同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道德委員會主任裴鋼院士說,科研評價體系的建立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與我國科研發展階段相適應,“超越我們所處階段的科研評價方式,無論是超前或是過度,都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包括科研誠信不端,傷害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