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探親、社會實踐、實習……每當暑假來臨,大學生群體總會面臨各種選擇。而北京師范大學瀚德學院學生則多了個“私人定制”的選擇——報名國際暑期學校,在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慕尼黑大學、巴塞羅那大學等國際名校,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一起遨游學海,暢談未來。
去年暑假,該學院2013級本科生周夕佳參加了為期一年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學習經濟學課程的交換學習。瀚德學院每年都會出現一個“留學班”,班里成績排在前60%的學生還可申請鐘瀚德基金會提供的最高15萬元人民幣資助,出國一年進行第二外語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深造。
“國家需要越來越多國際化、外向型復合人才,這種需求越來越迫切。培養這樣的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一項急迫而重要的課題。”著名實業家、香港萬都集團有限公司主席鐘瀚德在瀚德學院第一屆學生開學典禮上這樣說。
2013年1月,鐘瀚德基金會通過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向北京師范大學捐資1.2億元,成立北京師范大學瀚德學院。學院設立法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兩個實驗班,從2013年開始,每年各招生40人。學生在修讀國際經濟與貿易或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打好英語基礎的同時,要自主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語種中選修第二外語。
基于自己多年積累的商業實踐經驗、國際視野和對全球市場發展趨勢的洞察,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一種新的模式,一直是鐘瀚德的愿望。當瀚德學院從構想走向實踐后,面向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多語種經貿、法律領域復合型人才的巨大缺口,一種國際化復合型經貿、法律人才培養的創新探索便隨之展開。
在培養通曉國際規則、懂外貿、精法律、通外語、具有卓越實踐能力的經貿、法律等專業人才的目標下,瀚德學院充分發揮國際化平臺優勢,采取“國內—國外聯合培養模式”,建立海外培養基地,與德國、葡萄牙、法國、西班牙、巴西、墨西哥、智利等非英語國家知名大學開展聯合培養。每到暑期,法蘭克福大學經濟學課堂上、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里、劍橋大學的暑期項目中,都能看到瀚德學院學生的身影。
瀚德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和法學兩個專業除了教授各自的核心課程之外,還鼓勵學生通過開放共享的課程機制,互選對方的核心課程。法學班和國際經貿班除了經常在一起上課外,在課下的專業和小語種學習中也是頻繁互動,經常共同舉辦和參加多種課外活動。
“采取這種培養模式主要是考慮能開拓學生的眼界,給他們未來就業提供更多機會、更多選擇。”瀚德學院2015級法學班班主任李濱解釋說,我國近年來增加了對非英語國家的投資,這就需要更多了解這些國家語言、制度、文化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而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正好能夠填補這一人才缺口,他們不僅能夠去這些國家的多個相關領域就業,還能在國內的多種涉外機構就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