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到來之際,我院請來了德國奧爾登堡醫院的“老朋友”。當奧爾登堡醫院代表團再次走進我院時,中德這顆友誼之樹已經從生根發芽長成為枝繁葉茂。放眼望去,中德腫瘤中心每日繁忙而有秩序,無數遼南地區腫瘤患者在這里得到了國際高水平的治療,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醫療技術無國界,中德友誼樹常青。剛剛結束的第四屆中德腫瘤高峰論壇,讓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德國奧爾登堡醫院之間的合作如魚得水般地默契。在4月10日-4月11日為期兩天的交流中,中德雙方在腫瘤疾病治療領域、醫學人文領域等進行了廣泛交流,又一次讓大連醫療工作者和患者真正享受了一次世界頂級的醫學盛宴。
本次交流,德國奧爾登堡醫院派出了院長助理Kathan-Selck博士、血液及腫瘤科主任Khne教授、口腔外科及面部整形外科主任李雷教授以及奧爾登堡市政府市長辦公室中國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昱。
場景一:中德專家共會診疑難病例
在我院中德腫瘤中心的病房里,Khne教授與我院腫瘤內科醫務人員首先針對腫瘤一科66歲的馬先生進行會診。馬先生在結腸癌術后發生了肺轉移,Khne教授認為,可以為其進行6周期輔助化療,在肺轉移病灶手術后,推薦進行靜脈化療。在腫瘤四科,Khne教授對35歲身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徐先生,建議其進行III線全身化療并聯合局部放療。在腫瘤五科,62歲的梁女士被診斷為左卵巢癌Ⅳ期,頸部、縱隔、右側內乳區、肝門區、腹腔內、腹膜后等多處轉移,Khne教授認為,她的下一步治療應該傾向于首先取得其病理診斷,根據病理結果決定化療維持或者其他治療方法,還應完善影像學檢查,明確有無手術指征。一上午的病例會診,Khne教授對待每一位會診患者的病情研究地十分認真,他詳細詢問每一位患者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等,鼓勵患者們要積極樂觀地配合醫生治療。他高度肯定了我院腫瘤內科醫生的治療水平,認為我院中德腫瘤中心的技術水平和治療理念已經與國際接軌。Khne教授對每位患者所提出的治療建議,對我院腫瘤內科醫務人員十分受用,大家在純英文地交流過程中,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國際腫瘤權威專家的風采,學習到了國際上先進的治療方法,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患者梁女士激動地表示,因為病情很重,自己都想放棄了,但是大醫二院的腫瘤內科醫生從來沒有放棄過她,一直積極努力地為其尋找最佳治療方法,現在更是將德國專家請來為她會診,她非常感動,德國專家態度和藹,風趣幽默,讓她對治療重燃希望。
場景二:中德專家共同完成高難手術
德國專家剛到我院,便投入到了緊張的臨床工作中,李雷教授和Khne教授分別來到我院口腔頜面外科、腫瘤內科,進行查房、手術。同時與我院專家一道,為疑難腫瘤患者進行會診和討論。在我院手術室里,我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張福胤與李雷教授聯合為35歲左舌根部有腫物的張女士(化名)開展手術。經我院檢查,張女士的腫瘤惡性可能性較高,容易發生早期血行轉移,予以全麻下行“舌惡性腫物擴大切除術+頸淋巴清掃術”。但考慮切除組織較多,張福胤教授及李雷教授決定取患者的同側背闊肌組織以充填被切除的舌部組織,行氣管切開術以預防術區水腫或血腫導致的窒息。中德兩位專家憑借高超的手術技術及豐富的臨床經驗,使手術順利成功地完成。術后口腔頜面外科為患者進行抗炎、消腫、營養等對癥處置,患者平安地度過了手術期,目前恢復良好。張女士術后激動地說:“沒想到我的手術是中德兩位大專家合作完成的,我在家門口就得到了國際水平的治療,好幸運!”與此同時,李雷教授還參與了口腔頜面外科的教學查房,為49歲的李先生(化名)進行了查房和會診。李先生因外傷致左側面癱,曾做過“面癱顳肌筋膜瓣修復術”,術后左側口角于靜息狀態下不能閉合,嚴重影響了進食。為進一步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張福胤教授帶領團隊為其實施了“顏面部軟組織不對稱局部組織瓣修復畸形矯正術”,術后患者靜息狀態下口角可完全閉合,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教學查房,口腔頜面外科的醫務人員充分與李雷教授交流了臨床經驗,李雷教授對張福胤主任及其團隊為李先生做所的手術及治療高度稱贊,認為這是與國際接軌的治療手段,同時為李先生日后的康復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也使醫務人員感受到了西方的醫學思維,大家收獲頗豐。
場景三:中德專家共同舉行腫瘤高峰論壇
4月11日下午一點,在我院第一會議室舉行了第四屆中德腫瘤高峰論壇,德國奧爾登堡醫院代表團一行、我院領導班子全體、相關科室醫務人員共20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我院副院長王琪主持,會上播放了前三屆中德學術交流周內容回顧的視頻,與會人員感到中德友誼隨著一次次地交流周活動而越發深厚。趙作偉院長回首了我院與奧爾登堡醫院攜手走過的近三年的歷程,中德醫學交流從無到有,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合作交流領域不斷拓展,進修學習醫護人員逐年遞增,遠程會診惠及越來越多的疑難重癥患者,以腫瘤科、血液科、口腔頜面外科為代表的學科專科正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特別是中德腫瘤中心作為具有實質合作內容和長遠意義的共建機構的建成和蓬勃發展,開創了大連市醫療領域緊密型國際交流合作的先河。趙院長表示,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德雙方專家共同的努力和貢獻,也將在未來為兩所醫院的合作帶來新的動力和更多的亮點。第四屆中德腫瘤高峰論壇,正是我院與德國奧爾登堡醫院友誼之樹結出的又一顆碩果,希望借助這個平臺和機會,中德雙方專家能夠廣泛交流新的腫瘤診療理念和方法,特別是通過MDT會診與討論,激揚思想,砥礪學術,使我院的腫瘤學科的發展更上新的臺階。
Kathan教授在講話中表示, 三年前,大醫二院與奧爾登堡醫院一起種下了這棵友誼之樹,雙方像園丁一樣共同播種、澆水,使它發芽、長大、開花。這是一棵有魔力的樹,結出了腫瘤治療、遠程會診、人員交流等多種果實。奧爾登堡醫院的人員來到大醫二院并不是簡單地互訪和參觀,而是真真切切去體會這里的工作,交換經驗。通過這種交流,大家認識到中德雙方工作流程上的不同和文化上的差異,但是中德雙方都做著相同的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德的病人一樣經歷病痛、家庭一樣承受著痛苦,他們渴望被治愈的心情也是相同的。Kathan教授認為,中德雙方的合作,讓醫務人員有機會診治雙方國家的病人。這種超越國界、治病救人的機會足夠雙方引以為榮。希望以后雙方能有更多得訪問交流機會,讓友誼之樹結出更多果實。
隨后,Khne教授、李雷教授,我院腫瘤內科張弦教授、血液內科主任閆金松分別進行了學術講座。接下來舉行了MDT多學科會診,此次多學科會診在我院遠程會診中心舉行,奧爾登堡醫院代表團,我院副院長王琪、王紹武,院長助理劉志宇,我院腫瘤內科全體醫務人員參加了會議,醫療聯盟內醫院利用遠程會診系統參與了此次討論。會議討論了我院腫瘤內科準備的三個疑難病例。這是中德雙方專家團思想激烈碰撞的平臺,雙方就病例引申出的問題展開了熱烈地討論,會場掌聲不斷,學術氣氛濃厚。會后,奧爾登堡代表團表示,此次多學科會診全部使用英文交流,雙方溝通無障礙,德方將國際最先進、最前沿地理念和技術在這里分享,而中方的病例和治療方法也為德方積累了更多經驗,雙方是合作共贏的。
在此次交流活動中,雙方在我院第二會議室還舉行了中德管理論壇,這是一次醫院改革與創新的高端平臺,我院黨委書記任萍、奧爾登堡醫院院長助理Kathan教授、奧爾登堡市駐中國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昱、我院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會議。雙方從醫院管理的多個角度,將兩所醫院管理的模式互相介紹交流,增進中德醫院之間的了解,互取所長。此次管理論壇討論涵蓋了醫院的醫療管理、科研管理、護理管理、績效分配管理、教務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
與此同時,奧爾登堡醫院代表團在我院陪同下,還參觀了大連醫科大學及我院院史館、先進的骨髓移植中心等地,并高度贊揚了學校與醫院的快速發展成果。
第四屆中德中德腫瘤高峰論壇的舉辦,是在我院與德國奧爾登堡醫院多次醫學交流與合作基礎上的又一次完美融合。雙方通過多次交流,彼此更加默契,極大地提高了我院乃至遼南地區腫瘤治療水平,使腫瘤患者受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