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兩位大學校長先后表示要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北大校長林建華稱,如果能夠把級別去掉這是最好的對于去行政化肯定是有好處的。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則承諾,放棄過去的科研工作,專心做一名職業校長。
在人們印象中,大學校長是一份非常風光的職業。但就大學校長的個人感受而言卻未必如此。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曾說,大學校長是中國最難干的職業之一!清華大學校長也曾感嘆,中國大學校長是全世界最忙碌的校長。校長為何難干?根源就在對校長的角色定位不清:學術上要做帶頭人、博士碩士要親自帶、行政事務一大堆既是學者又是領導甚至還是官員,分身乏術自然難干。此次北大、上大校長的相關呼吁,從本質上都是給校長身份做減法,讓校長不再難干,也是高校去行政化的有益嘗試。
在中國,如何做大學校長?盡管不同立場的人們都有各自觀點,但職業化、專業化無疑已成為社會共識。
一者,讓校長邁向職業化、專業化,首先需要逾越的障礙就是行政化。在我國,不同高校都設置了不同級別,大學校長也對應擁有了不同行政級別。盡管頂層設計早已明確,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傾向,取消學校等事業單位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但大學去行政化的步伐還不夠快,更需要作出制度安排來整體推進。反倒是在中小學領域,淡化校長行政級別、設立校長職級制,已在貴州、深圳等多地實施,摘掉了校長官帽。在這方面,不僅大學要向中小學學一學,更要呼吁有關部門加快改革速度和廣度。
二者,厘清校長服務人員的核心職責,相當重要。此前湖南大學校長承諾任內不申請新的科研課題,不招收新研究生,也帶來了一個疑問:大學校長還要不要搞科研、帶學生?若以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來看,校長必須懂教育、懂管理,但未必非得是一流的學者;或者說學術成就只是錦上添花的加分項,校長的主要精力應當放在管理上,為教師和學生服務。舉例而言,若校長上任后自身不再有什么學術成果,但因管理得力促進校內師生搞出了更多學術成果,作為學者他未必是成功的,但作為校長卻一定是成功的。
三者,校長職業化、專業化,還需要內外部的改革聯動。外部要落實辦學自主權,內部則要推行教授治校。眼下,高校從招生錄取到專業設置,往往都需要上級部門的審批。很多時候,校長也只是嵌套在行政體系中一個被動的執行者。只有加強高校辦學自主權,才能讓校長真正成為一校之長,打破高校的行政束縛。這當然不是要無限擴充校長的權力,通過在學校內設立學術委員會以及類似理事會等機構,完全可以做到讓校長專心管行政,把學術和教學留給教授們話事。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曾有句名言:校長不過是率領職工給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搬搬椅子凳子只是做好服務工作的一種泛化表達,但這絕不是貶低校長,相反這說明了做好服務才是校長最應該、最重要的工作職責。讓校長當好師生的服務員,不再學者、領導、官員一肩挑,才能讓大學校長回歸到教育家的本分上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