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小組會議中,全國人大代表、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參與審議。
近年來,隨著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公益創業越來越引人關注,這是一種將公益服務與創業發展相結合的全新理念。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益組織發育有限,公益創業尚處于萌芽狀態。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建議,將公益創業納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內涵范疇,在著重推進商業創業的同時也高度重視公益創業。
相對于商業創業,公益創業以滿足社會需求提供社會服務為主要目標,以公益性社會組織和社會企業為運行載體,強調社會價值最大化。傅振邦表示,公益創業把實現社會價值和企業化運營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增進弱勢群體福祉、促進社會公平、為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提供補充、擴大社會就業等多個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為我國公益創業最為活躍的群體,青年公益創業的發展,將極大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我國打好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戰做出積極貢獻。在團中央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的兩會問吧話題里,關于創業與慈善的提問,占據著很大的比例。
我國公益創業已有初步的發展基礎,一些青年大學生有志于將社會公益作為終身職業選擇。2006年,湖南大學率先創建中國第一個以公益創業命名的大學生社團滴水恩公益創業協會;2009年北京大學成立公益創業研究會;2010年清華大學舉辦了北極光清華全國大學生公益創業實踐賽;2014年1月,由團中央等組織發起的創青春公益創業競賽覆蓋了全國2200多所普通高校。
傅振邦認為,在我國公益創業發展過程中,大學生群體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但目前我國公益創業仍處于摸索過程中,規模和影響有限,遠遠不能適應社會服務的需求和擴大青年就業的需要。
傅振邦指出,當前我國公益創業除了服務機構不多、公益創業組織小微化、公益創業層次整體較低外,還存在著全社會對公益創業的認識不足、政府對公益創業的服務管理在觀念上和政策實踐上基本是空白的問題。
我國公益創業若充分發展,可提供數百萬乃至千萬級的就業崗位,傅振邦建議,國家應加緊立法創新,深入研究公益創業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前瞻性建立健全針對公益創業組織的適用法律體系,包括建立專門的公益創業組織注冊認證制度、將對公益創業組織的引導、培育、扶持納入雙創工作體系,提高政策扶植的針對性。
同時,創新政府購買公益創業組織產品、服務模式,通過政府補貼以及政府契約外包的方式鼓勵社會企業健康發展,建立政府與公益創業組織的合作伙伴關系。
對于如何營造青年公益創業的良好社會環境,傅振邦認為,應通過廣泛宣傳,加強各級政府和社會民眾對公益創業的認識,逐步建立大學生從事公益創業和在公益組織及社會企業就業也能獲得合理待遇、實現應有價值的觀念。
另外,國家應積極鼓勵公益投資機構的發展,培育支持公益創業的投資孵化機構及各類專業中介組織,構建公益創業生態系統。政府可專門支持共青團等群團組織成立公益創業孵化機構,如同經濟領域中的央企那樣,領辦創辦出社會領域的中央企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