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費上漲 漫畫:韓鶴松
時隔7年,公辦普通高校學費標準的新一輪“漲價沖動”再次到來。
今年9月,在江蘇、貴州、寧夏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將是三地學費標準調整后的首批承受者。相比上一年,寧夏是各地當中學費上漲幅度最高的,其文史、理科、醫學等各類專業的漲幅均超過50%。
2013年,已有六個省(區、市)完成了高校學費標準的調整工作。中國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些省(市)的學費標準絕大多數呈上揚態勢,少則漲一成,多則翻一番。
這或許是一場遲到的學費“漲價潮”。2007年,面對一些高校的學費漲價趨勢,國務院發出“限漲令”,要求5年內各類學校學費、住宿費標準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的相關標準。
也正是2007年,教育部開始著手制定《高等學校生均培養成本核定辦法》。所謂“生均培養成本”,即高等學校培養一個標準學生的平均成本,但這個被教育界普遍認為是學費制定標準之一的重要數據,長期以來卻是一筆糊涂賬。
如今,“限漲令”到期,但生均培養成本的核定辦法至今仍未出臺。
新一輪漲價風波之下,老問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漲價有多少原因出自成本上升?這些成本當中有多少屬于學生培養成本,又有哪些成本不該由學生買單?學生培養成本的計算標準究竟何時可以出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