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道路與中國話語體系”為主題的“第六屆未名論壇暨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博士研究生高級研討班”日前在北京大學舉行。本次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前來講學和座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全國30多所高校的60多位博士生參加論壇。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以“中國道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視角”為題拉開了本次論壇的序幕。孫蚌珠教授強調,正確理解中國道路要立足于中國面臨的現實問題,從歷史和世界的縱橫的立體的維度去看,才能把視野放寬,把中國問題解釋清楚。中央編譯局副局長季正聚教授以 “道路自信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提升”為題展開了演講,他用“挨打、挨罵、挨餓”三個詞語概括了中國的歷史問題和面臨的現實問題,指出我們要增強道路自信、提高中國的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讓全世界認識、認知、認同中國。
本屆論壇的重頭戲是“中西馬”高端對話。在北京大學楊河教授的主持下,復旦大學陳學明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陳衛平教授、北京大學韓水法教授分別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三個方面,討論了如何從世界文明發展的道路,概括中國道路的豐富實踐經驗,形成有世界影響的、有中國風范和中國精神的話語體系。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房寧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孫熙國教授以及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張東剛教授分別做了專題講座。
據悉,未名論壇力求打造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優秀博士生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推動博士生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發展,發現問題、展開討論,尋找因應之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