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氣候變化領域頂級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了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黃建平教授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Accelerated dryland expansion under climate change。該研究指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全球干旱半干旱區面積將會加速擴張,到21世紀末將占全球陸地表面的50%以上。其中,全球干旱半干旱區擴張面積的四分之三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干旱半干旱區擴張將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土地進一步退化的風險,并加劇這些地區的貧窮程度。
干旱半干旱區是指降水不能補償地表蒸發和植被蒸騰的區域。目前,干旱半干旱區約占全球陸地表面積的40%,受人口增加、城市化等人類活動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干旱半干旱區將會繼續在全球擴張。已有研究表明目前多數氣候系統模式不能較好地模擬全球干旱半干旱區面積擴張程度。黃建平教授及其團隊通過對比過去近60年的觀測數據和氣候模式模擬結果,證實氣候系統模式明顯低估了全球的干旱演變速率。他們進一步利用歷史觀測數據對氣候系統模式模擬結果進行了訂正,使其能夠更好地反映全球干旱半干旱區面積變化。訂正的模式數據被用于預測未來中等排放情景(RCP4.5)和高排放情景(RCP8.5)下干旱半干旱區面積的變化特征,發現在高排放情景下,21世紀末干旱半干旱區面積相比19611990年氣候平均的面積將增加23%,而78%的干旱半干旱區面積的擴張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研究還表明干旱半干旱區的增溫趨勢顯著高于濕潤區,氣候變暖、干旱加劇和人口增長的共同作用將增大發展中國家發生荒漠化的風險,從而進一步擴大全球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這項研究加強了人類對溫室氣體減排和全球荒漠化防治緊迫性的認識。
該研究是在以黃建平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區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公益性行業專項《利用歷史數據改進GRAPES模式15天數值預報》的共同資助下完成的。十多年來,黃建平團隊圍繞干旱半干旱氣候變化這一國際重大科學前沿問題,開展了獨具特色、深入系統的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基礎性強、影響力高的原創性研究成果,榮獲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系列高水平論文,被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多次引用,被《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等多次選為研究亮點。此次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的研究性論文是由黃建平帶領團隊中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四位學生共同完成,標志著黃建平團隊半干旱氣候變化研究成果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