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為期3天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大會以協同融合共贏、引領智能社會為主題,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并宣讀了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發來的賀信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批示。哈爾濱工程大學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聯合承辦的海洋機器人創新發展與開發應用專題論壇24日召開。
12個機器人國際組織,58家國內科研機構參與大會。來自10多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主旨報告會和專題論壇。1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加機器人博覽會,集中展示領先的機器人產品。大會分為2015世界機器人論壇、2015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以及2015世界青少年機器人邀請賽三個部分。
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表示,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現時代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機器人技術和產業,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機器人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點領域之一。這次大會協同融合共贏,引領智能社會的主題與中國十三五規劃發展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來華交流合作,為推動世界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世界機器人論壇以主旨論壇和12個專題論壇的形式開展交流研討。哈爾濱工程大學校紀委書記姚利民教授、水下機器人重點實驗室李曄教授、河海大學徐鵬飛教授等20余位專家和200余位同行參加海洋機器人創新發展與開發應用專題論壇。
哈爾濱工程大學水下機器人重點實驗室龐碩教授、英國SMD公司馬赫什博士、美國田納西大學林恩帕克教授、加拿大Clearpath Robotics 公司總經理朱利安雷米維若、天津海之星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兼總工程師、博導桑恩方教授分別作中國海洋機器人的研發現狀與展望,深海作業型遙控水下機器人的裝備應用與產業化發展,面向人和機器人的對等合作,便攜式無人艇的設計準則與實際應用,國產ROV的自主研發與工程應用。報告從AUV到ROV,從水下機器人到水面無人艇全方位的介紹了海洋機器人的研發現狀和工程應用,以及產業化發展。
本屆論壇為國內外海洋機器人研究院所、高校、企業搭建了良好的海洋機器人創新與研發的交流平臺。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海洋機器人論壇作為聯系海洋機器人領域各方科研和產業力量的紐帶,對加快我國海洋機器人技術發展,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將起到積極作用,并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海洋機器人研發制造水平走向新的高度。
哈爾濱工程大學是國內最早從事海洋機器人研究的單位之一,擁有水下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30余年來作為牽頭單位先后承擔了國家863、國防裝備預研、國防基礎科研、高技術船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包括我國第一個水下機器人方面的973項目和第一個水面無人艇方面的973項目,在總體設計、自主控制、自主導航、海洋信息獲取、目標識別和綜合信息傳輸、水下自主對接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了大型、中型、微小型系列化水下機器人,以及水面無人艇、波浪滑翔器等。達到了出得去、回得來、能干活的技術水平。其中,海洋探測智能潛水器已于2014年順利完成南海的2000米深潛試驗、海底管線的自主探測、海底表面特征測量、海底地形地貌的探測掃描和海底淺層剖面測量等技術目標;300公斤級小型智能探測系統于2015年在南海試驗中,以40米潛深完成40小時249公里的續航力測試,并完成了500米潛航試驗。中型多功能水下無人航行器;中型多功能水下無人航行器、微小型水下航行器等已經在多個軍事和民用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即將成為海洋開發或等領域的重要裝備。研究成果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我校長期與國內數十家單位合作,形成了緊密良好的協作關系,由海洋機器人總體需求牽引,帶動了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奠定了我校在國內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哈爾濱工程大學已經成為我國該領域科學研究和型號研制的最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和該領域最大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