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志青春》發布會現場(彭惠蘋)
蘭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紀念文集《志青春》正式出版發行。
該書收錄了2000年至今參加過以及正在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與蘭州市榆中縣支教的隊員們的文章。蘭州大學黨委書記王寒松為此書作序,勉勵青年學子腳踏實地、銳意進取,用薪火相傳的實際行動續寫新一代蘭大人敢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在實現扎根西部,心憂天下的社會抱負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集主要分為三個篇章,介紹了蘭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十五年來17批共105名志愿者服務社會、回饋社會的奉獻經歷和心得體會,其中以青春畫冊為開端,幀幀如花,日日如畫,展示了兢兢業業的教學工作,平凡快樂的支教生活,是一份關懷,更是一份動力;以青春記憶作為中堅力量,將支教前的憧憬、支教時的感受、支教后的回憶默默記下,鐫刻成永恒,抒無悔青春、憶難忘歲月、承未來薪火;以青春感動收尾,一年支教行,一生支教情,用校方的肯定來彰顯服務風采,用點滴過往紀念師生情深。
該文集在學校黨委的支持和引導下,歷經一年多,在今年8月正式出版完成。文集編寫得到了蘭州大學的大力支持,校黨委王寒松書記在百忙之中為文集作序,曹紅副校長多次關心和支持文集的編寫和出版,校黨委原副書記、著名書法家李恒濱老師為文集題寫書名;編寫得到了歷屆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各位老師深情為支教團同學題寫寄語,并幫助聯系往屆支教團成員、回憶相關事件;編寫也得到了歷屆支教團隊員的通力合作,積極提供資料、照片和信件,為文集編寫建言獻策;編寫還得到了服務地各級領導的鼎力相助,欣然接受約稿,為文集撰寫文章。
圖為蘭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紀念文集《志青春》封面。彭惠蘋供圖
有一片土地,我們曾經擁有并真心付出。土地雖然貧瘠,但只要有陽光、有雨露,種子落入,春天土地上便會生長出新的希望。曾經支教過的蘭大學生現已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不論生活、工作多么忙碌,他們總會深情回憶那段支教的日子,因為那里留下了他們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我讀到了傳承,一份成功的事業,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奮斗。15年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我們的17批105名志愿者做到了。蘭州大學黨委書記王寒松在該書序言中說道,蘭大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們能夠十幾年來連續不斷,在志愿服務中經受砥礪和磨煉,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身體力行和對蘭大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精神的不斷傳承。
十五年來,一批批蘭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志愿者們先后奔赴蘭州市榆中縣、臨夏自治州廣河縣兩縣十余個學校進行義務支教,直接支教學生一萬余人,義務支教十萬余課時。他們白天專心授課,夜晚精心備課,辛勤工作,無私奉獻,受到了支教服務地領導、所在中小學領導教師的一致好評,深受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和愛戴,取得了優異的工作成績,突顯出一批批優秀的志愿服務青年,獲得了多項榮譽表彰。
本書的出版,旨在回憶這個薪火相傳的集體十五年里奉獻歲月中那些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在為社會帶來絲絲感動和溫暖的同時,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奉獻出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