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來的新書記還真有兩下子:帶來了發展新方法,讓百姓收入增加;也帶來了生活新思想,讓村里移風易俗。創新發展路子,生活變好了;改變生活習俗,好生活才能長久。11月1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新理念新發展:一個村里的倆書記》為題,用5分多鐘的時間專題報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0屆研究生校友金棟的先進事跡,并配發編后評論。新聞聯播超長時段的報道和精到的點評,迅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全校師生中激起強烈反響。熱心在基層服務農村的金棟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涌現出來的優秀畢業生代表。
金棟2010年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碩士研究生畢業后,考取山東省委宣傳部公務員。這個積極踐行學校實事求是 艱苦奮斗校風的帥小伙兒,2014年4月主動申請參加省直選派的第一書記,在山東費縣小賢河村服務一年后又一次提出申請,要求在農村再服務兩年。組織破格批準他的請求,安排他到費縣核桃峪村任第一書記。
核桃峪村地處偏遠山區,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針對該村種植核桃的傳統和優勢,金棟利用學生時代和工作中積累的學識,提出大力發展核桃經濟。在他互聯網+農業架構下,把核桃峪搬上互聯網,推出核桃山谷品牌,他帶領村民興辦合作社、開發鄉村旅游、舉辦核桃節、建起農家樂,半年就為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富口袋不如富腦袋,師從我校博士生導師夏從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金棟,認為只有老百姓的思想開放了才能實現長遠致富。他針對村民不惜花費兩三年的收入大操大辦喪事、甚至因此返貧的不良風氣,決心移風易俗改變面子比命重要的落后認識,和村黨支部成員一起在村里成立治喪委員會、紅白理事會,金棟苦口婆心一戶一戶做工作、擺事實講道理,村民終于形成公約:喪葬取消宴席、紙牛馬等殯葬品,改磕頭行大禮為鞠躬、改吹鼓樂為播放哀樂、改棺木為骨灰盒現在村里的喪葬費從三萬元降到兩三千元,村民對新興的喪葬越來越認同,認為既很好地紀念了逝者,又不浪費錢財。
一年半的時間里,金棟一頭扎進村里,為村里鋪路架橋、建新衛生室、安健身器材、裝照明路燈,他幫助貧困戶脫貧、關心孤寡老人生活、關注留守兒童成長被村里老人夸耀為一心為老百姓著想的貼心好書記、知心好孩子。
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金棟對核桃峪村的一石一木都充滿了感情,他決心讓山村上臺階、變模樣。
與有著30年工作經驗的老支書陳慶亮交流工作,老經驗融入新理念,倆人成為帶領核桃峪村發展的好搭檔。
金棟設立第一書記開放日,公布個人電話,24小時了解群眾訴求,努力解決村民困難。
全面掌握村民信息,積極尋找幫扶項目,為村民致富找路子、結對子,金棟半年協調扶貧項目24個,落實資金440余萬元。
到村民家里坐坐、聊聊家常是金棟的日常工作。
遇上老鄉就聊聊,村里的大人孩子都說第一書記給村里帶來新氣象。
看望患病老人,走訪慰問特殊群體和貧困家庭,為他們送去米面、藥品、家電等物品,累計近12萬元,讓村民感受組織溫暖。
金棟帶領村民用6萬元建設健身廣場,安裝健身器材、石凳等,并組織廣場舞隊伍,激活鄉村文化資源。
金棟正在了解藥品價格及醫保補助情況,不久村衛生所將搬遷到新的設施先進的辦公場地。
田間地頭更能了解村民養殖收入及發展打算。
在金棟帶領下,全村投入30萬元專項資金,栽植核桃360畝,改良換優100畝,打造精品種植示范區。金棟相信:全村走上幸福路,美好未來在前方!
金棟向母校老師介紹取得的成績,感謝母校對自己的培養、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