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即《〈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實施十周年。十年來,在學校黨委的正確指導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始終立足立德樹人,堅持科學導向、價值導向和實踐導向,積極探索“系統教學、專題講授、實踐教育”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匯聚力量、形成合力,努力推動課程改革創新,開展了不少工作和有益的探索。
領導重視,打出推動教學改革的“組合拳”
學校黨委書記潘玉騰教授是福建省宣傳文化系統第一批“四個一批”理論人才,他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教學研究、宣傳工作,具有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2013年來校任職以來,他對學校思政理論課建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推動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并多次主持召開課程建設與改革會議,研究、解決思政課建設有關問題,一一落實了相關保障工作。本學期,潘玉騰教授同時兼任《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課程,他為2015級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學生講授部分課程。在繁忙的學校黨政事務以外,他把認真上好每一節思政課和指導青年教師上好思政課作為自己最重要的本分。
2015年9月23日,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陳盛以《化學素養漫談》為題,為石竹山講堂開講,結合自己的專業所學和青年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向2015級新同學闡述了如何提升道德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化學素養。而這樣的思政課,陳盛校長每個學期都會面向不同的學生對象、選擇不同的教育話題講授。
在學校黨委的高度重視和黨政主要領導的率先示范下,學校建立健全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職能部門緊密配合、思政部具體實施”的管理機制,把思政課建設有關重點工作、重要項目、重大活動進行整合,打出了推動教學改革的“組合拳”,各部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性認識到位,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各項工作全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發展的強大合力。
此外,學校還以學科研究支撐,助推思政課教學改革。學校成立文化價值觀研究中心,致力于價值觀研究、青年文化研究、網絡文化研究、生態文化研究以及區域文化研究等。中心的多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福建省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立項等,論文《實現中國夢的價值動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新媒體傳播中歷史虛無主義的導向不容忽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優化社會心態研究》、《以福建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等在老師、同學中引起了較大反響,也受到了國家級媒體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資源整合,積極推動教學方法改革“教師應讓學生擔任思政課的主角,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說,下課后動手做,變說教為引導”。早在2009年,中國教育報就曾以《高校思政課讓所有學生唱主角》為題,以林書紅老師思政課的教學改革為例,詳細報道了我校思政課的改革與實踐。
2013年,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學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2014年,在省委教育工委的倡導下,思政教研部加入了福建省高校“思政課教研結對帶教計劃”,和福建師范大學等高校結對幫扶,致力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
目前,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在莆田大洋鄉閩中司令部革命紀念園、福清市港頭鎮草柄村、寧德古田縣鳳亭村等多地掛牌成立實踐教學點,為思政課教學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實踐學習平臺,探索愛國情操隱性教育的新成效。
2014年,在總結前期教學嘗試、借鑒兄弟院校教改的成功經驗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推出了“253”研究式教學改革方案,該方案入選2014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擇優推廣計劃”項目。253方案以改革學生考試考核方式為切入點,以研究式教學方式為重點,253分別是平時成績占20%,研究式學習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30%。其中平時成績20%包含上課考勤10%和平時上課互動10%;50%的研究性學習成績,是指學生3—5人自由組成學習研究小組,在老師所出的研究問題中任選一題開展學習研究,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制作課件在課堂上進行10—15分鐘的演示匯報,由老師與學生代表根據具體情況打分。強化師資,培養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教師隊伍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者、決策者、參與者,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緊密相聯,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提供什么樣的教學。讓學生受益匪淺、終身受教的某門課程,往往其任課教師也會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難忘。在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學校已經形成了崗前培訓、課程輪訓、專題培訓、高級研修等分層次、多系統的研訓模式,在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學習上下大功夫,形成了理論提升、教學觀摩、實踐考察、結對帶教、攻讀學位等多形式相結合的立體培訓體系,讓教師站穩、站好“育人”講臺。
“要讓課程走進學生心靈,首先教師自己要用心去教、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動,所提供的教學內容、素材要先打動自己,先讓自己滿意”。思政部成立以來,重視突出“問題導向、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的教學思路,激發全體師生主動參與教學、研究教學、共同探討教學問題的熱情和活力,讓教材從有形變得無形,讓思想鮮活起來,讓課堂教學的內容真正修身于形,靈動于心。
思政部教師除了參與集體備課、共同研討教學方法外,還經常性與其他學科的優秀教師互相交流。如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三等獎、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特等獎獲得者趙少卡老師就曾應邀為思政部教師交流《如何上好一堂課》。近期,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公布了“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精彩課堂”展播視頻獲獎名單,思政部陳趙陽老師主講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學視頻就名列其中。
此外,不少思政教師將思政課從課上延伸到課外,從線下教學拓展到線上互動,采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與學生進行交流互通,答疑解惑,引領成長。他們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堅實的理想信念、豐沛的道德力量和豐滿的人格魅力,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最好的導師。《從“微博”到“星星閃吧”自媒體背景下的思政工作創新》就入選了福建省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案例選編。學生認可,“我愿意學思政課,這是我們成長的需要”
“不用死記硬背的思政課,對我們是一種解放,更是一份吸引。這樣的思政課能夠調動我們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踴躍發言,課后用心用腦思考,取得的成績也比較客觀公正。”學生對思政課綜合改革方案給予了充分肯定。
“書本中、課堂上的所學與實際接觸到的,給我們的內心帶來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在大洋鄉閩中司令部革命紀念園我的感觸更深刻,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我要用實際行動來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每次參加完實踐教學點的學習,同學們總有不一樣的感受。
“老師在課堂上精力充沛、富有熱情,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深深感染著我們,對我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非常大的幫助。”對于思政課老師,同學們紛紛點贊。
“我愿意學思政課,這是我們成長的需要。”這是同學們真實的聲音,也是思政課改革最有力的回響。
2015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下發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要求不斷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改革創新,是05方案又一個十年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障。今后,我校將繼續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改革創新,聚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建設,使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走近學生、貼近學生,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