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響中國 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特別報道
張亮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連日大吃大喝,加上連夜打麻將,心臟病突然發作。當時辦公室內只有他一個人,心臟病發作的張亮無力呼救。此時,他佩戴的中普手環啟動自動報警,通知設定好的關鍵人——他的助理李剛。
正在隔壁辦公的李剛收到報警信息后,趕忙沖進張亮的辦公室,給張亮服下他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張亮脫離了生命危險。同時,中普手機通知關鍵人時,也通過GPS定位聯系了距離最近的急救中心,救護車很快趕到,將張亮帶至醫院救治。
張亮是幸運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顯示,全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人。中山大學普仁移動互聯網公司負責人胡立豪介紹說,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之所以會死亡,就是因為病情突發后未能得到及時治療,“這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黑色10分鐘’”。
但如果能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后采取及時救治措施,患者生命就能得到重大保障。但心血管疾病發作很突然,如何才能為心血管疾病患者配備全天候的“隨身醫生”呢?中大普仁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新,構建了“端”“云”“管”相結合體系,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病情監控、分析診斷、預警報警等服務。
在吉林大學舉辦的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帶隊參加大賽創意組項目的王冬梅向評委們介紹說,“端”就是中大普仁研發的中普手環,該手環采用脈搏波等技術,對佩戴者24小時不間斷監控;中普手環這一智能終端將不間斷地把監控數據傳輸到該系統所聯通的“云”,即超級計算機中心“天河二號”,系統將通過相關醫學算法,對數據存儲和計算,并自動生成監測報告;“管”就是與手環所配套的APP等應用平臺,佩戴者可在此查閱個性化健康建議,例如注意休息、自行服藥、及時就醫;如系統檢測到佩戴者身體狀態突然很危險,就會啟動紅色預警,如佩戴者不能在30秒鐘內按復原鍵解除該預警,系統就會自動升級為智能報警,從而讓佩戴者遠離“黑色10分鐘”。
在大賽創意組里,長沙理工大學的項目電力互聯網故障自愈控制系統也讓人眼前一亮。
該項目負責人芮可欣介紹說,目前電力線路出現故障時,一般會采取手動倒閘,并通過人工巡線來查找故障所在,不僅停電時間長,影響范圍大,另外人工巡線費時費力。而該團隊將信息互聯網技術融入電力工業生產后,利用信息流控制能量流,研發出了電力互聯網故障自愈控制裝置。
據芮可欣介紹,安裝電網自愈裝置的電網發生故障后,無需人工干預,自動對故障進行遠程檢測、高精度定位,隨后智能控制遠方分段開關,將故障與非故障區域隔離開,自動恢復供電。2014年,山東省濟寧市一條混合線路應用電網自愈裝置,減少故障巡線時間100多小時、直接經濟效益100萬元。
芮可欣調研發現,插上互聯網“翅膀”的電網自愈裝置,比市場上部分人工操作電網檢測產品更優越,電網自愈裝置能自動精確定位,精度為50米,而人工操作電網檢測產品卻是選線與區段定位,“我們產品停電時間約1.3分鐘,而他們平均需要3.5小時;我們產品售價8萬元,他們售價為15萬至30萬元。”
“比賽中,很多項目因其獨特的創意讓我們眼前一亮。”在大賽創意組評委、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看來,高校熱火朝天的創新創業教育目前成效初現,選手們創新創業熱情高。另外,他們所帶來的參賽項目創新性很強,還直面社會痛點,用互聯網思維解決現實問題,展現出當代大學生蓬勃的創新活力和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應采訪對象要求,張亮為化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