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鎮,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2級人力資源管理班學生。目前,他已經在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了8篇論文,還以班級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在同班同學眼中,他是班級的學術標兵。
同學彭亮說:他學習好,能力強,成績總是第一,是學術型人才。
在舍友王雷看來,他性格沉穩,嚴謹,愛鉆研,對學習打心里熱愛,并明晰自己的發展方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專業學習和碩士研究生的備考上。
管理學院院長陳永清稱贊他是一個學習上認真刻苦、科研上敢于攀登,善于將理想付諸于行動的當代大學生。
求學之路,風雨兼程
接受采訪時,他嚴謹且認真,語速快且流暢,肢體語言豐富,語言風趣幽默,富有親和感。
陽鎮說,凡蘭興老師講三農問題時,經常會結合自己的調研經驗傳授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實地調研法等。他對此很感興趣,并逐漸愛上了學術研究。他常常關注經濟管理等期刊,圖書館現刊庫、文科二庫中也經常看到他的身影。
在陽鎮眼中,寫論文不僅僅是興趣使然和課題研究的需要,更是自己對身邊事物的一種觀察與思考,對專業知識學習的一種拓展。出于對學術研究的熱忱,在學院相關老師的指導下,去年他所申請的課題獲得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立項資助,并在項目的依托資助下發表了三篇學術論文。
大一時,陽鎮參加了一些社團。在社團活動中,他開始思考一些問題:我校社團發展現狀怎樣?存在哪些問題?未來的發展路徑又是如何?有了疑問就有了動力。陽鎮先在圖書館找到學校年鑒,對我校社團有了初步了解。因為他時常瀏覽其他高校官網,對其他高校的社團發展也有所認識。通過兩者對比,陽鎮得出結論:我校社團管理混亂,公益性和娛樂性的社團相對發展較好,專業性社團(如市場營銷協會、法律協會、管理者協會等)的發展卻相對緩慢。
專業性社團發展潛力巨大。對于大學生畢業后適應相關專業工作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與優勢。陽鎮在《大學專業社團的現狀和發展路徑分析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論文中寫到。他還對大學生專業性社團的發展路徑提出自己的看法:要與大學生的專業、興趣、公益特色相結合;設立項目與日常活動管理機制;開展有效的專業性課題研究與項目實施。
他注意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有這樣的觀點:城市背景的大學生就業率比農村背景的大學生就業率更高。他由此得到啟發,為什么農村大學生的就業率比城市大學生的就業率更低?民族地區農村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影響因素有哪些?他找到軟件學院的胡亞雄同學一起合作,通過數據收集、問卷調查、模型分析從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及學校因素三方面為農村大學生提供合理的職業規劃。最終,他們的研究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針對近年發生的大型災害事件,愛思考的他也發現了問題。他說:雖然我們有各種人身保險,但面對大型災害,不僅個人受影響,國家的損失也是無法估計的。這時,我們的政府應如何進行角色定位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對此,陽鎮找到在學術論壇上認識的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曲鵬飛、博士研究生呂卓一起合作,他們分析了中國巨災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弊端,并提出對中國政府管理的相關理論建議。
陽鎮感慨道:論文的寫作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是痛苦與煎熬。論文寫作時,查找前期資料的工作量很大,要從上百份期刊中選出與自己課題相關的幾十篇,然后仔細研讀,發現并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尤其在投稿被退回時,修改的過程需要大量的精力。陽鎮說:投稿時也經歷過退稿的煩惱,甚至想過放棄。但他抱著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的想法堅持了下去。
本科生的學術研究雖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可以主動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本質,最終找出原因與結論。陽鎮如是說。在他看來,研究的本身要求我們自己不斷思考與自省,蘊含著一種去除浮躁的力量,值得每位知識的探求者去發掘。
求知需躬行,實踐出真知
陽鎮不僅把目光放在學術科研上,還積極參與專業考證、競賽和實踐調研等。他以高分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并獲得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職業資格證書、商務英語中級水平證書,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非英語專業三等獎,全國數學建模大賽二等獎。他不僅專業知識過硬,同時還輔修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
陽鎮當過班級的學習委員,還擔任過管理學院工商系團委第一副書記,負責組織策劃學院每年一屆的模擬炒股大賽。2014年暑假,他還積極做好學院承辦的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志愿者工作和第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志愿服務工作。
在社會實踐中,令他感觸最深的是在河池南丹縣的里湖瑤族鄉的調查。他說:選擇這個地方,是想進一步了解少數民族地區的習俗及其收入情況。
調研時,在獲取相關信息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與當地人由于語言差異導致的溝通障礙;交通不便,居住地分散。他們只能通過同學雙向翻譯和徒步走訪等方式進行調查,這同時也加深了團隊的合作與信任意識。陽鎮發現當地的少數民族很少外出打工,即使生活條件艱苦,仍然選擇在家務農。
回校后,他將調研成果寫成報道《【暑期大走訪】管理學院智立方調研組赴廣西南丹縣走訪貧困民族鄉》,發表在廣西民族大學官方網站上。愛鉆研的他不滿足于此,根據調查得到的資料繼續深入問題的核心,對問卷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最終在導師的指導下,寫就論文《民族鄉村農民收入困境的影響因素基于廣西河池民族鄉村的調查》。他以廣西河池少數民族鄉村農民為調查對象,并得出結論:人力資本匱乏,外出務工率低是造成民族鄉村農民收入困境的關鍵性影響因素。
回憶起這段日子,陽鎮感嘆:這是一個徘徊又無奈的群體,一個夾在傳統農業與現代工業沖擊下的矛盾體,是中國農村與農民的縮影。
作為過來人,陽鎮結合自己的經歷對學弟學妹們提了一些建議:大家要規劃好時間,多讀好書,學會去發現問題,提高自己的行動力。大學四年正是一個人形成自己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不能把時間白白浪費掉。
談到未來的規劃,陽鎮說: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我不確定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但仍然會不斷的求索,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攻讀碩士研究生。我們堅信不論他未來的求知征程多么漫長,他始終會朝著自己預定的方向前進,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活出自己的精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