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這是河北師大的干部教師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老師”四個標準時的切身感受。多年來,河北師范大學這所具有110多年辦學歷史的高等學府,始終秉承“好老師”的標準,從培養“好學生”的教師入手,在頂崗實習支教工程中,選派青年教師擔任駐縣教師,負責與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實習學校的協調,承擔實習學生教學指導和管理等全方位的工作,讓青年教師在實踐中堅定職業理想,樹立責任意識,提升專業學識,增強仁愛之心,在廣闊的天地里煉成真正的“好老師”。
把頂崗駐縣作為入職教育的必修課,讓青年教師堅定職業理想,樹立責任意識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好老師的理想信念應該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基準。好老師應該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這是黨委書記李建強多年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隨著2006年開始實施的頂崗實習支教工程全面推開,就像早晨的航船,迎著太陽起航。
2006年,河北師大全面實施頂崗實習支教工程,組織高年級師范專業的學生到縣鄉以下農村中學參加頂崗實習,當半年實際意義上的“教師”。到目前為之,計有20期2萬3千余名學生深入到河北省110余個縣市4200余所次縣以下農村中學參加頂崗實習支教。學生有了實踐鍛煉的途徑,教師怎么辦呢?經過思考和研究,學校黨委下發通知,要求各學院在學生參加頂崗實習的同時,選派青年教師進駐實習縣。
一石激起千層浪。剛剛入職的青年教師們,有的疑惑,有的嘆息,有的逃避。可當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到達基層后,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思想意識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歷史文化學院王立新就是其中的一個。
王立新2006年在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入職河北師范大學。他說自己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一個人,由于個人成長經歷的特殊性,他幾乎從“不用”為別人著想,心中只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卻缺少必要的責任意識。在擔任駐縣老師后,他深深地意識到:要成為一名合格和受歡迎的大學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外,還必須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擁有責任意識,不僅僅是要懂得為自己負責任,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為別人負責任。只有對別人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才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外國語學院青年教師南方,也有同樣的感受:“通過半年的駐縣管理,我覺得自己對待事情可以更為平心靜氣,不再容易急躁焦慮;對待不同群體,交流接觸起來也更講究策略;對待學生也更寬容,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有了頂崗這杯酒墊底,自信心增強了,職業理想堅定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