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十八大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務和新目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把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抓具體、抓實在、抓到底,才能讓基層黨建工作更具生命力和創新力。2014年以來,我校黨委堅持以服務師生群眾為根本,積極采取六大措施,助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一是明確服務職責,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學校黨委先后制定印發關于在全校開展黨員志愿服務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施方案、關于組織“連心”小分隊開展干部集中下基層活動實施方案、關于轉發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推進高校“強基”工程的工作方案等文件,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積極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進“連心、強基、模范”三大工程,推行領導干部“民情家訪”和學生黨員“百時奉獻”志愿服務,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是優化組織體系,擴大基層黨組織服務覆蓋。采取“建、聯、掛、派”等組建模式,把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建在群眾需要的地方。近年來學校新增教工黨支部22個、學生黨支部7個、退休職工黨支部1個,進一步優化黨支部設置,擴大服務覆蓋。黨委組織部和基層黨組織順應組織工作信息化發展需要,積極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為黨建工作開辟新空間,增添新活力,延伸了黨建工作手臂。學校率先在全省高校建立起全校黨員“數字檔案”,堅持建用結合,推動組織工作科學化建設;基層黨組織通過建立黨員飛信、微信、QQ群、支部博客等信息化平臺,開展新媒體黨員教育,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模式;2014年9月以來,學校各級黨組織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師生群眾訂閱共產黨微信、易信,目前全校已有2600余名新老黨員、師生群眾訂閱使用,增加了獲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的思想理論的新途徑。
三是建強服務隊伍,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學校選優訓強以二級黨委(黨總支)書記、組織員、黨支部書記為重點的基層黨務干部隊伍,注重發揮“三支隊伍”的作用。2014年,學校選拔了8名優秀年輕干部任非處級二級黨委(黨總支)委員,配強二級黨委(黨總支)班子。加強黨務干部業務培訓,選派14名二級黨委(黨總支)書記參加省委教育工委黨校輪訓,舉辦基層黨務干部培訓班23期。嚴格落實“雙嚴雙優”制度,不斷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學校各二級黨委(黨總支)組建了26支黨員志愿服務隊,設置了12個黨員服務中心(站),廣泛開展義診、助學等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參加志愿服務的黨員達2300余人次,服務群眾14000余人次,收到群眾表揚信74封、錦旗2面。
四是創新服務載體,打造基層黨建服務品牌。學校廣泛開展“三聯二訪促發展”活動,進一步密切黨員干部同師生群眾的聯系溝通。扎實推進“連心”工程,充分發揮知識、人才、科研和技術的優勢,開展博士服務團下基層、送醫送藥下鄉、大學生志愿服務、科技扶貧等活動主題,成立了4支“連心”小分隊,學校領導親自帶隊開展活動,全年下基層服務黨員干部累計262人次,為學校扶貧點會昌縣小密鄉羅田村辦好事、實事13件,開展政策宣講、普法宣傳、義診8次,排除化解矛盾、糾紛7起,走訪慰問困難群眾12戶,撰寫民情日記60篇,爭取校外資金300余萬元,幫扶資金(物資)12.58萬元,有效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得到上級組織和當地群眾的好評。
五是加強服務保障,夯實基層黨組織服務基礎。學校十分重視黨建經費投入,每年按每名黨員100元的標準劃拔黨員活動經費,并實現逐年增長;設立了黨建研究、示范性黨員活動室建設、黨建工作示范點建設等黨建工作專項經費,為黨建工作“強筋壯骨”。每年開展示范性黨員活動室、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等建設與評選,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切實加強黨員志愿服務平臺及實踐基地等陣地建設。學校現有全省高校示范性黨員活動室4個,全省高校黨建工作示范點1個,校級示范性黨員活動室建設點14個。
六是扶持黨建研究,推動基層黨建服務創新。學校黨委堅持以黨建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推動黨建工作上層次、上水平,積極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項目化發展,每年開展校級黨建課題申報評選,鼓勵基層黨組織培育、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近三年來,全校共立項校級基層黨建研究項目66項,下達項目經費13.64萬元。僅2014年一年,立項校級黨建課題29項,下達項目經費7.8萬元。學校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初見成效,逐漸形成了“雙掛一導”、“成長導生制”等一批具有贛醫特色的黨建工作品牌,并被省委教育工委評為全省高校基層黨建制度推廣型項目、典型示范型項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