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顯性要點的選擇
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材料中表述清晰、不需要考生進一步歸納和演繹就能判定出來的要點。對于顯性要點的選擇,最直接簡便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習慣使用的符號或記號,邊讀材料邊對關鍵詞句進行勾畫和標識,必要的話可把重點詞匯寫出來,這樣既可以清晰明了地審閱材料內容,又方便對要點的提煉加工,從而在微觀上為組織答案提供依據。
這些要點根據題目的不同可能包括措施、影響、原因等等。
【典型試題】“給定資料2~6”反映了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請對這些問題進行概括和歸納。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250字。
給定資料(節選)
材料6
某媒體報道:當前醫療領域,個別醫生不講醫德,“開單提成”收受醫藥產品銷售回扣的現象屢禁不絕。【1】更有甚者,將病人視作唐僧肉,不從病情出發,多開貴重藥品,動輒做“CT”、上“核磁”,徒增患者負擔,為小團體牟利。另有報道指出:在教育界,也有一些學校出現少數教師借補課、家訪、排座位、安排班干部等事務,公然收取好處的現象。【2】某市一中學給學生家長每人寄了一封信,在信上學校劃定了20本名著,要學生到“指定書店”購買。很多家長認為,學校給指定的書店打廣告,個中原委令人生疑。還有個別領導干部忽視自身的道德建設。【3】出了事故,主管領導極力隱瞞事實真相者有之;面對群眾的質疑,搪塞推諉者有之。還有些干部利欲熏心,玩弄數字游戲虛報功績,甚至大搞損害民生的“政績工程”希圖換來個人的升遷。
(二)隱性要點的選擇
除了一些較為明顯的要點之外,很多題目的要點并非那么明顯,還需要考生根據材料進行歸納、演繹或引申發揮。但考生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里的引申發揮并不是說可以憑空想象,而是建立在給定資料內容基礎上的適度闡釋和推斷,因此答案要點還是要依據材料,不脫離于材料。
對于隱性要點的選擇,主要是通過概括關鍵詞來完成的。這種方法主要是在閱讀給定資料過程中對問題表現和措施做法等進行概括和總結,用簡練的語言代替較長篇幅的敘述,方便要點的查閱和整合。
【典型試題】“給定資料1”反映的問題需要妥善處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職能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領導安排你處理此事,請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要求:條理清楚,所提措施具體、有針對性。不超過400字。
給定資料(節選)
材料1
某報記者在調查食品安全領域問題時,發現了一個地下黑加工點。記者暗訪了該加工點利用雙氧水、工業堿等有害添加劑,發制、漂白百葉、毛肚等食品的全過程。【1】記者發現,雇用工小張的工作就是用煮、晾、泡等工藝制作百葉、茄參、毛肚等水發食品。制作過程中加入起增重作用的工業堿,起漂白、防腐作用的雙氧水和起中和堿作用的鹽酸。平時廠房里就小張一個人負責加工,產品由專人運往市場。據小張講,利用工業堿、雙氧水等食品添加劑制作水發產品,在這個行業不是少數。另外,在其他行業也有類似運作。
這個地下黑加工點,有自己的運貨車、批發點、銷售點,有毒、有害的水發制品從生產到銷售只需要兩天時間。每天生產1000斤左右的水發制品,在凌晨三四點鐘用專門的運貨車將成品運到老板指定的海鮮市場出售。“我知道做這項工作是昧良心和不道德的,實際也是違法的,整日生活在恐懼中。但看著老板不斷地加薪,我的心又開始活動了,我從心里也在說服我自己,不就是加點添加劑,吃的時候用高溫水燙一下也就沒事了。【2】況且干了這么長時間,政府也沒有一個單位有人來管。【3】”小張向記者坦言。
這個地下黑加工點一個月就銷售非法加工的茄參2.6萬斤,銷售額30余萬元,毛利潤能達到10萬元。記者向有關單位反映地下黑加工點的情況時,發現處理此事牽涉工商、質監、農委、公安等多家單位,“三個和尚沒水吃”,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出現了“好事人人都管”、“壞事人人管不了”的現象。【4】
【分析】此題作答思路很清晰:針對給定資料1中反映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即先要總結出反映的問題有哪些,包括——要點1:很多地下黑加工點非法使用添加劑;要點2:加工點食品生產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淡薄;要點3:政府監管不到位;要點4:部門責任重疊互相推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