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不就是老師坐在講臺上,家長坐在孩子的座位上,聽老師講班上的整體情況,聽聽孩子的成績分析嘛。
在龍江路小學(南區)一年級,家長會卻是這樣開的:老師和家長提前預約,根據家長的時間安排,一對一開家長會;語數外每科任課老師各談10分鐘;不是用學習成績衡量學生,而是鼓勵,并且給孩子一些建議……學校的創新家長會,受到了不少家長的好評,“這樣的家長會,才是真正的家長會!”
讓家長會關注個體
一二年級是養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只有和家長充分溝通,才能為孩子擬定個性化成長方案。這是老師們支持“一對一”家長會的理由。而從實際看,老師們確實能針對性地告訴家長孩子整個學期的轉變過程,更有針對性地支招:比如,親子共同閱讀一些數學繪本,生活中如何做數學小游戲……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優點外,“一對一”家長會實際上實踐了新的教育觀:讓教育更關注個體。而關注個體,需要的不僅僅是“1+1”這樣的形式,而是支撐“1+1”這種形式的背后:老師對每個學生足夠了解,老師比起成績更關心孩子的成長。
“一對一”家長會什么樣
怎么聊
普通家長會 群聊模式
這個家長會 私聊模式
一個孩子的家長一次和一位老師談,老師包括語數外三科,每科老師各談10分鐘。開會時有音樂,還能喝茶,跟聊天一樣
聊什么
普通家長會 主說成績
這個家長會 夸獎支招
給家長分析考試是怎樣考的,是什么原因扣分的,夸獎了孩子整個學期的轉變,科任老師還教了些方法
啥時候聊
普通家長會 固定時間
這個家長會 自選時間
要求家長在一個時間段里的上午(或下午)中,選擇一個方便的時間來
只聊一個孩子
老師教了很多小竅門
1月16日,楊女士接到女兒帶回來的“家長約談”通知單,通知單上說,龍江路小學(南區)一(2)班本學期的家長會,將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交流溝通,要求家長在1月23日~1月27日的上午(或下午)中,選擇一個方便的時間。
一(3)班學生家長胡女士也收到了這樣的通知單,她對此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在胡女士的記憶中,期末家長會就是固定模式:家長按時齊齊地坐進教室,近兩個小時內,先是學校領導,接著是班主任,再就是科任老師,所講的都離不開考試、成績、學習重點等。“孩子在學校的一切情況似乎都被學習成績量化了”。成績好的,就是好學生,孩子成績不夠好的家長坐在其中,那真是如坐針氈,有時甚至恨不得地上有條裂縫讓自己鉆進去。
1月26日上午,楊女士和先生來到學校,走進孩子的一(2)班教室。教室里中間擺放著兩排課桌,上面蓋著桌布,放著一盤砂糖桔。看到他們,班主任張璐老師給了一個微笑。在輕柔的音樂中,大家喝著茶,聊天開始了,楊女士回憶,老師并沒有突出講成績,而是給家長分析考試是怎樣考的,是什么原因扣分的,成績只是反映學習掌握的情況。張璐老師夸獎了孩子整個學期的轉變。她希望楊女士夫婦也多表揚孩子。“不是老師講,家長聽。”楊女士說,因為“話題”是心愛的孩子,所以很快像家人一樣開始聊天。數學老師針對孩子的情況,給楊女士推薦了一個節目,希望在寒假里能對孩子有所幫助。
而胡女士則是在1月27日上午到學校,胡女士說,走進教室就看出,老師們提前做好了準備:孩子們平時的一些藝術作品、學業測評試卷,都擺放在教室里。針對孩子課堂回答問題不自信,英語老師建議多聽多讀多運用。數學老師則建議孩子注意學習習慣,親子閱讀一些數學繪本,指導了胡女士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些數學小游戲。
“一對一”向教育提出三個問題
只聊一個孩子
老師是否夠了解?
傳統的家長會模式是“這幫孩子”,而一對一的家長會,講的是“您的孩子”,這要求老師們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都如數家珍,至少,要能聊夠10分鐘
除了學習
還能談什么?
除了學習,家長和老師可以溝通的地方很多:孩子是否合群,學校生活是否快樂。而更進一步的是,有的家長甚至說到了婆媳的教育分歧
24倍工作量
能堅持下去嗎?
按照以前的模式,開家長會一個老師最多只需30分鐘。一對一模式,一個孩子談10分鐘,教了兩個班的老師,溝通時間將超12個小時。如此工作量,在發起老師這屆之后,每一屆的一年級老師是否都能堅持下去?
“一對一”家長會上想告訴父母
看孩子考對的99分還是看錯的那1分?
老師支持“一對一”
一二年級 最易養成好習慣
這樣“一對一”召開家長會,去年就在龍江路小學(南區)一年級開始實行了。
“創意”發源于2013級(1)班班主任徐衛璽老師,恰好,徐老師的兒子也在讀小學一年級,在平常的工作中,徐老師發現,孩子們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成績差距不是很大,但學習習慣等養成教育卻差別很大。
從家長的角度講,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無法像老師一樣做橫向的比較。對老師而言,也不能完全看到孩子的“另一面”,如果能同家長作深入的溝通,全方面了解孩子,對孩子的教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從家長和老師的雙重角度出發。”去年1月中旬,臨近期末考試,徐老師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改變傳統的家長會“老師在上面說,所有家長下面聽”的模式,讓老師單獨跟家長進行溝通。徐老師當即把這個想法給年級負責人說了,年級負責人反映后,學校領導也認可了。
緊接著,一個現實問題來了:以前開家長會一個老師最多只需30分鐘。如果按照新模式,一個老師跟家長平均溝通10分鐘,教了兩個班的老師,每班學生36人,和家長溝通的時間將超過12個小時,無疑中加大了老師的工作量,他們愿意嗎?
讓人欣慰的是,老師們非常支持這個想法。
理由是:一二年級是養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如果能和家長充分溝通,就能為孩子擬定個性化成長方案。
家長講得很動情
婆媳教育分歧也談到
去年1月13日到16日開家長會時的實際效果比預想的情況好多了,和家長單獨約談的時間,也比預想的時間更長。年級負責人李主任表示,很多家長和老師交流時,完全掏心窩子,把很多家庭教育中的隱私問題也跟老師交流,如婆媳在隔代教育上的分歧。說到動情處,有的家長還不停地流淚。很多家長都超過了預定的30分鐘時間。
而在學習上,老師們發現,假如孩子都得99分,中國的家長首先發現是孩子錯了1分。而外籍家長則首先肯定孩子的優秀。家長們“被分數迷惑”,作為老師,要告訴家長,孩子們真正的情況。比如,家長們除了關心成績,還關心孩子在課堂上的活躍度,是否合群,學校生活是否快樂。
在一年級負責人石俊主任看來,傳統的家長會模式是“這幫孩子”,講的是共性,而這種一對一的家長會,講的是“您的孩子”,講的是個性。所以更加具有針對性。
這種一對一開家長會的形式,很快得到了學校層面的推廣。龍江路小學(南區)執行校長劉剛表示,“老師們對孩子的情況如數家珍,這是召開‘一對一’家長會的前提。”學校提出,每個孩子都是不可復制的孤本,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密碼。一年級對孩子而言,是人生一次最重要的轉折點,對家長而言,是從保育到教育的轉折點。家校要攜手同行,就需要尊重、理解和信任,而這種“一對一”的家長會,無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