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溪縣第二保育院的孩子們在開心地閱讀。徐光明 攝
過去,206所幼兒園中,公辦園僅占5所。而今,整合后的167所幼兒園中,公辦園96所,民辦園71所,其中68所是普惠性民辦園。
在江西省蘆溪縣南坑鎮妙泉學校的操場邊,一臉天真的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在冬日的陽光下跑著、跳著、圍著老師鬧著…… 這所201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學校附屬幼兒園,一開園就解決了附近3個村117名幼兒的入園需求,不少村民把孩子從鎮上甚至縣里轉了回來。
蘆溪縣教育局局長敖小文告訴記者,蘆溪縣現有各級各類幼兒園167所,其中農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68所,公辦幼兒園96所,全縣98%的幼兒園屬于普惠性幼兒園。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10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蘆溪縣初步實現了“有園上、上好園”的目標。
調結構布局,公辦園由配角到主角
張垚是妙泉學校附屬幼兒園的副園長,2014年上半年,她挨著學校開了一所家庭作坊式幼兒園,有九十多名幼兒入園。到了9月份,妙泉學校附屬幼兒園建成,她的幼兒園就只剩下二十來個孩子了,于是張垚主動與妙泉學校聯系,要求將自己幼兒園的孩子和老師都送來,經縣教育局同意,幼師專業畢業的她因工作積極負責,被任命為該園副園長。
像張垚這樣的情況,在蘆溪縣并不是特例。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小縣,蘆溪幾年前有206所幼兒園,而其中僅有5所是公辦園,余下的民辦園大多是招生為十多人到幾十人的家庭作坊式幼兒園,保教質量差。
學前教育要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決學前教育優質資源少、辦學不完善、城鄉差距大的問題。“必須以政府主導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有質量地發展的目標。”敖小文說。
蘆溪的學前教育點多面廣,為滿足農村孩子就近就便入園,蘆溪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在各村級小學設立附屬幼兒園,在要取締的民辦園附近建立村級幼兒園或設立好的幼兒園分園,改造原來國有企業閑置的幼兒園,由鄉鎮中心幼兒園委托辦園。此外,蘆溪縣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獎勵規范民辦園提供普惠性學位、吸納社會資金建設中心幼兒園、在政府有項目資金的支撐下成功收購民辦園等形式,拓寬辦園途徑。
正是在這樣的舉措下,目前,蘆溪縣的幼兒園被整合到167所,民辦園由原來的201所減少到71所,其中有68所是普惠性民辦園。“雖然資金有限,但每一個鄉鎮至少建好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這是基本要求。”敖小文說。
多途徑擴充公辦資源只是蘆溪縣在學前教育邁出的第一步,為了向管理要效益,2009年,縣教育局成立了專門的幼教股,并由此建立了學前教育縣、鄉、村三級管理網絡。以鄉鎮為區域,區域內的民辦幼兒園均由鄉鎮中心學校或九年一貫制學校主管,主管學校需成立學前教育領導小組,并由專職人員分管學前教育。
“我們將全縣各級各類幼兒園劃成4個片9個區,各個片選出片長、區域總園長,分別負責協調該片的教研活動與保教、家教、教師培訓等工作。”分管學前教育的蘆溪縣教育局工會主席歐陽秋艷介紹,不僅如此,蘆溪縣還成立了學前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科學保教領導小組,主持領導全縣按計劃、要求,分區域、領域開展學前保教觀摩和教研。
樹改革標桿,引領民辦園可持續發展
在南坑鎮連片的田地邊,占地面積一萬五千七百多平方米的南坑鎮幼教中心特別顯眼,園內不僅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為確保全園師生食用到自產的菜油、蔬菜和放心肉,還在幼兒園外設置了一萬多平方米環保蔬菜基地和養殖基地。
“可以說是建成了一個產業鏈。”創辦者童可松介紹說,在2013年被評為市一級幼兒園后,該園每月僅收200元保育費和200元伙食費。“275個幼兒里有220個留守兒童,不做成普惠性質的不行啊,加上全縣都完善了中心幼兒園,辦得不好就沒有孩子來了。”
為了辦好民辦園,蘆溪縣從源頭上把好民辦園的準入關。“原則上對租賃私家房屋辦園不予審批,鼓勵購地新建申辦。”敖小文說,“我們對2007年以前存在的民辦園進行督促整改,助其達標。對現在申辦的民辦園,規定必須按布局要求選址,按人口密度確定規模。”
在區域辦園、劃片管理的前提下,蘆溪縣各鄉鎮還成立了民辦幼兒園聯合工會。“為了進一步強化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園的監管,我們從唯一的省級示范幼兒園縣保育院選派園長和骨干教師,進駐新建的標準化民辦園支教,擔任園長、書記等職,直接參與管理和保教工作。”歐陽秋艷介紹說,這幾年來派出的二十余名公辦園園長和教師,帶動了民辦園的科學管理。
抓內涵發展,多措并舉提升教育質量
每次的種植園管理時間,總能看到一群孩子用稚嫩的小手提著水桶、鏟子和鋤頭,在后園的種植基地給菜苗松土、澆水,清澈的眼神里滿是期待。記者發現,不論是縣城還是鄉村,不少幼兒園都結合自身特色建立了種植園地,讓孩子們在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培養責任心、觀察力以及動手能力等。
以“幼兒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幼兒發展性評價,現已成為蘆溪縣幼兒園共同的發展理念。為了規范管理、科學保教,蘆溪縣各幼兒園以主題活動的方式組織和實施教學,以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規范課程。不少幼兒園積極利用鄉土資源、家長資源創設幼兒自主活動的區域環境和主題環境,并讓幼兒參與到環境布置中來。
人永遠是教育的核心,為了讓孩子們“學有優教”,蘆溪縣還特別重視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制定了一系列的幼兒教師培養計劃。從2010年開始,通過國培、提升學歷、專業培訓、送培下鄉等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
“在幼教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我們聘任的教師平均工資才1200元。”歐陽秋艷說,為了提高保教質量,縣里還是動了腦筋的。就拿男教師奇缺這一點來說,有條件的蘆溪縣保育院通過公開招聘男教師,打破了幼兒園單一的性別教學。而在民辦園,則通過開展男教師走教,進行體智能教學。
“孩子天天念叨‘媽媽,我好想星期三快點來,這樣我就可以看到太陽哥哥了’。”一個幼兒家長說,“太陽哥哥”是孩子們給一位走教的男老師起的名字,孩子們喜歡這位如陽光般給他們帶來快樂的老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