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即將過去,在這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開局之年,打造江西教育升級版,成為全年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更新觀念理順結構;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教育轉型發展;而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更是牽住了現代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可謂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正在啟動。這一年,被稱為史上最嚴“零擇校”;這一年,高考改革政策鏗鏘出臺;這一年,高職到本科的銜接正在打通……一個關鍵詞,就是一個亮點。在擁抱新年之際,江西日報教育特刊走進校園,為您解讀江西教育關鍵詞。
江西財經大學
關鍵詞:教育事業改革
2014年,江西財經大學新一輪改革拉開序幕。1月3日,校黨委發出《關于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改革精神 全面深化教育事業改革的實施意見》的1號文件,全面啟動以人才培養模式、人才管理體制機制等為先導的事業改革,吹響了推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財經大學建設的集結號,進一步夯實圓夢“百年名校”的體制基礎。
這一年,學校成功推行大類招生,正式退出高職招生,“無人監考”改革點亮“信用學子”培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牽引效應已然顯現;超常規全球招賢,教師崗位分類管理,以人才強校戰略優先,著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這一年,各項改革按既定目標有序推進,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戮力前行,改革活力空前迸發。
這一年,江財迎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蒞臨講學,近30份研究材料獲省領導批示,40余場次國際、國內、省內高端學術論壇在江財舉行,中央和省級新聞媒體聚焦江財百余次。
華東交通大學
關鍵詞:韜略百年
2014年,是華東交通大學的“深化改革落實年”。
一年來,交大人登高望遠,韜略百年,集全校之智編制完成了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明晰了“百年交大”的基本內涵,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學校將構建現代大學制度體系作為全面落實依法治校的根本途徑,全面推進內涵發展的重要保障,制定完成了《華東交通大學章程》等一大批務實管用的制度成果,率先在全省高校深入推進了以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的綜合改革。
一年來,交大人務實前行,久久為功,取得了學校歷史上首個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省級院士工作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新增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高層次人才簽約數量是往年年均的3.8倍,國家級課題數量達到去年的1.4倍,首批4部教材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主持編制的全省第一個建筑行業國家標準通過審查,1名同志獲得全省教育系統唯一一名“龔全珍式好干部”提名獎,創造了全省高校在仁川亞運會上的最好戰績,招生分數線、畢業生就業率鞏固了全省高校三甲的地位。
一年來,學校堅持發展依靠廣大師生、發展成果由廣大師生共享,辦好了子弟學校,推進了給水管網改造等系列工程,提高了教職員工和離退休老同志的收入水平,把校領導同志為每一位80歲、90歲、百歲老人祝賀生日變成了常規動作,在首批1/5的學生宿舍安裝了空調,開通了“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全面鞏固和拓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
東華理工大學
關鍵詞:聚共識促發展
2014年,東華理工大學凝聚“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共識,始終高舉特色大旗,不斷強化學科優勢,加快改革發展工作,唱響了聚力發展的高歌。
這一年,學校召開深化改革會議,確立了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核工業大學”的目標,大力提升特色學科學術聲譽和學術地位,不斷加強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核工業及國防工業發展的能力,努力營造“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學生健康全面成長、教工體面幸福生活”良好氛圍,明確深化改革的“時間表”。
這一年,“強實力”的新篇章濃墨重彩、備受矚目。江西省科技獎4個一等獎獲獎項目中,學校陳煥文教授、湯彬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分別榮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學校科技成果的歷史性突破。學校以“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為基礎,加強學科平臺建設,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成功招收2屆博士生,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院士科研工作站,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
這一年,服務社會能力顯著提升。以花明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全程參與《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和《關于支持撫州深化區域合作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編制項目的課題調研、前期研究和重大問題的攻關研究工作。學校成立撫州師范學院和以王安石、湯顯祖研究為主體內容的教學或研究實體機構等一系列舉措,為江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江西中醫藥大學
2014年,江西中醫藥大學迎來了55周年華誕,也收獲了江西教育發展的新碩果。
學校秉承“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服務,為國家需要服務”的辦學宗旨,以“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為目標,立足行業及社會經濟發展,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取得了驕人業績,實現了江西教育發展史上兩項“零”的突破,翻開了該校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一是該校劉紅寧教授牽頭主持的“新時期高等中醫藥院校‘基礎素質’教育理論創新與‘雙惟模式’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率先在我省高等院校中實現該獎項“零”的突破,成為載入我省高等教育史冊的一大盛事。二是該校洪廣祥教授獲得了代表我國中醫藥界最高水平的“國醫大師”榮譽稱號,成為江西省首位“國醫大師”,創造了江西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輝煌。
站在新的起點,江西中醫藥大學將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繼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四駕馬車”科學驅動,帶動學校發展升級、重點突破、快速崛起。
井岡山大學
關鍵詞:傳承紅色基因
2014年,學校抓住以井岡山精神育人這條主線,用得天獨厚的井岡山紅色教育資源“全天候”培育大學生,把井岡山精神深植于大學生的青春血脈之中,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紅色傳人。
為不斷激活紅色基因,根據紅色資源的性質和大學生的認知接受特點,學校以生動多樣的形式,讓紅色資源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大學生夯實了理想信念,傳好了井岡山精神“接力棒”,在紅色資源的哺育下茁壯成長。此外還促進了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各項事業得到科學發展。
學校創新了展示式、演出式、參與式、體驗式、研究式等并重的教育方式,借助豐富的素材、多樣的載體、鮮活的場景,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親和力與感染力。學校編寫出版《井岡山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校本教材,并在大一新生中開設必修課;暑期組織開展“紅色采風”系列活動,將課堂從校內擴展到社會;舉行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教學演出,演戲看戲都是必修課;建設井岡山精神展覽館和紅色體驗訓練中心,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井岡山波瀾壯闊的斗爭史;制作出版《理想信念高于天》音像教學片,激勵青年奮發有為努力實現中國夢;逐步打造“校園遍開映山紅”的文化效果,營造生動的育人環境。
贛南醫學院
關鍵詞:依法治校
2014年,贛南醫學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強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等要求,堅持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原則,全面深化改革,規范辦學行為,完善治理結構,深入推進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一年來,該校以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為契機,進一步修訂完善了黨代會和教代會制度、計劃財務、人事分配、物資采購、招生就業等73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保障學校科學發展、推進依法治校的體制機制。6月,該校在全省率先推行學術委員會改選,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的19位委員由學校各個學科專業的專家、教授組成,學校領導不再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以確保學校學術的獨立性,扎實推進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和學術自治。11月,經過一年多認真撰寫、廣泛征求意見、深入研究討論,多次反復修改,該校形成了《贛南醫學院章程(核準稿)》,為保障學校健康發展,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實現依法治校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發展升級兩大支點
繼2013年成功申報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獲批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成功培育臍橙早熟新品種“贛南早”之后,2014年贛南師范學院又喜獲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實現歷史性突破,再獲批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又培育出1個臍橙新品種“日芬早”。新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省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工程—“金牌講解班”順利開班,在校研究生主演的江西原創涉臺歌劇《回家》榮獲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近年來,贛南師范學院教學科研成果迭出,主要得益于該校能夠緊緊圍繞江西高等教育“一個目標、兩大轉變、五個一流”的部署要求,堅持把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作為學校發展升級的兩大支點,全面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師范大學創建進程。為提升內涵建設水平,去年以來,該校相繼推出了校內崗位聘任制改革、特聘教授制度、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建設和專業建設、協同創新團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及教學名師和教學能手評選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大力加強團隊建設,著力集聚各類人才。
贛南師范學院以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為基石,以人才隊伍為保障,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必將為該校發展升級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必將闖出高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新路子,作出發展升級新榜樣。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關鍵詞:南有江西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踏著評估奪優、更名大學、劃歸省管的鏗鏘腳步,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特別關心下,大力推進“二次創業”,按照“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凸顯了在我國職教師資培養領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優勢互補”格局中重要一極的輻射作用,已經成為“南方職教師資培養的搖籃”。
作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重點支持建設地方示范性職業院校,2014年,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把“學科突破、管理創新、發展提速、實干興校”作為學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綱領,狠抓內涵建設,被確立為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藝考”基地、“國培計劃”職教師資重要培訓基地。學校進一步鞏固“三位一體分流培養”人才模式,形成以“雙主體雙基地”為主要形式的“校企結合、產生互促”合作教育模式,“金牌講解班”示范性、可復制、可推廣的培養經驗受到省領導高度肯定,一舉獲批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與學校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0多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實現“雙輪驅動”;新增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軟科學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各一個,使學校省級以上教研平臺達22個。學校現有省級重點一級學科3個、66個本科專業、省級教學團隊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
關鍵詞:綜改總動員
2014年,江西科技學院按照建設“三個搖籃”(工程師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生產知識產權的搖籃)的目標定位,突破同質謀求發展,尋找差異協同創新,編導了一部亮點紛呈、驚喜連連的“綜改總動員”新劇目。
“借梯登高”,教育改革激動力。學校在國家和江西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好形勢下,圍繞江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重點打造的五大專業集群蓄勢待發;申請開展來華留學教育喜獲教育廳批準;開門辦學蓬勃發展,半年新建立校級的校政、校企合作就達80多項,院級近200項,打造“產教融合生態圈”等一系列舉措,有力推進學校教育綜合改革進程,成為我省首個民辦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握指成拳”,科技創新夯實力。學校進一步彰顯“科技特色”,開設科技創新班,成立產學研合作辦公室,建設大學科技園,加大推進知識產權工程力度;科技創新結碩果,1-10月共申報專利700余項,已授權500余項,其中學生專利達50余項,省內高校排名第3;世界教育機器人大賽中國錦標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3D大賽等賽事中學子捷報頻傳。
“齊頭并進”,校園文化展活力。學校主動搶占新媒體輿論場,“悅生活·越青春”系列微文化活動、微信語音“為盲胞讀書”等,于“微”處激發師生正能量,入選教育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典型案例,是我省兩所入選高校之一;暑期“三下鄉”圓夢之隊騎行川藏線等近萬名學生足跡遍布全國,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