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學美術的高中生陳璐、龔凡、張馨怡(左起)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油畫《未名湖畔》前留影。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新華網北京1月1日電(記者羅爭光 金良快)2歲的伏語晨拉著媽媽的手,乖巧地仰起頭,身體微微地靠向媽媽身邊。母女倆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廳入口處這么輕松一站,一聲快門“咔嚓”,便完成了她們“和習大大合影”。
說得更確切些,是和習大大的大幅油畫合影。“這幅畫題材十分契合時代特點。”伏語晨的母親張鳴說,給孩子拍幾張照片,是很好的紀念。
母女倆身后的這幅油畫,名為《未名湖畔》,題材取自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在未名湖畔與青年學生交流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場景,是正在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上的特邀油畫參展作品。自2014年12月15日免費開展以來,畫展平均每天接待8000余名參觀者,這幅立在展廳入口處的作品,吸引了幾乎所有參觀者的目光。
“跟習大大合個影!”成了美術館一個觀展項目。
袁牧真是一名出版社的退休編輯。仔細端詳了這幅畫作之后,她側著身子站在一旁,莊重地拍了一張合影。她說,來看展覽之前就聽說過這幅畫,“習主席和同學們在一起非常親切,一種美的享受,給人以溫暖。”
“必須要合影!”樂呵呵說出這句話的,是一個身著黃色羽絨服的青年女子。她叫王宇,是一名高中美術老師,她覺得,“這幅畫里有很多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畫面中的暖光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民革中央畫院的畫家包洪波,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他選擇來到這個畫展上度過。作為專業人士,他對很多畫作都仔細端詳。在這幅《未名湖畔》的油畫前,他也留了一張合影。“這幅畫,反映了中國夢的精神。”他說。
《未名湖畔》的作者,是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的教師常青。他說,創作這幅作品的時間很短,但整個過程卻非常流暢,主要是想以藝術的形式呈現習近平總書記與青年學生交談的場景,激勵廣大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創造精彩人生。
“這個作品,在創作時就非常注意畫面的氛圍,就是要體現一種愉悅、放松和親切的感覺。而且,很巧的是,作品的尺寸也非常適宜,可以很方便地讓參觀者在旁邊合影。”常青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