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依法治校加快世界一流電影學院建設步伐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談深化綜合改革
侯光明,男,漢族,中共黨員,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駐日本國大使館一秘,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副書記,現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曾獲“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國防科工委“511”高級管理人才、首都“五一”勞動獎章、“北京高校模范工會主席”等榮譽。榮獲國家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200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系統科學、組織科學、創新方法研究,出版《中國研究型大學:理論探索與發展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等專著或教材20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并多次獲獎,其中數篇被SCI、EI等檢索。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以改革促發展,中國教育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而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各高校面對的局面更加復雜—涉及面更廣、關聯度更高,問題越來越復雜,亟待破解深層次矛盾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在深化綜合改革方面,部分藝術院校努力走在高校前列。北京電影學院(以下簡稱北電)是我國唯一一所電影專業院校,就該校的思路和做法,記者采訪了該校黨委書記侯光明。
記者:改革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愚公移山的毅力,我們想了解一下是什么樣的動力在支持北電大刀闊斧地探索改革之路?
侯光明:改革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北電發展的必由之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決策,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又作了進一步的全面部署,將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置于社會事業改革問題之首,突出體現了黨中央對于教育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表明深化教育改革的緊迫性。
從行業觀察,電影業正處于大變動、大改革時期,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正在逐步實現,而處于電影教育引領地位的北電有責任為實現這一跨越輸送更符合行業改革要求的人才,而要完成這一目標,需要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從自身思考,發端于“左翼電影”的北電歷來就有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傳統。建校初期,我們改革創新,吸收舊中國電影的教育資源,學習蘇聯辦電影大學的經驗,奠定了學校發展的根本;改革開放后,我們改革創新,睜眼看世界,走出去、請進來,向歐美國家學習,電影學院開始走向世界;進入新世紀,尤其是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的新的歷史階段,我們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改革創新謀發展,一些深層次、高難度問題都有賴在改革創新中逐步得到解決。
當前,學校正處于“第三次創業期”:第一次創業期是建校,從石老娘胡同到學校初見規模;第二次創業是從臨時辦學狀態的朱辛莊校區到現在的薊門校區;第三次創業應該是建設通州新校區、智慧校園,并順勢而為,建設功能區、輻射區,以及隨之而來的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管理等方面的新改革、新調整。隨著工作的深入,很多問題將不斷浮出水面,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改革創新、敢闖新路,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發展的問題。
記者:您認為電影學院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侯光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重點在深化,關鍵在綜合。要用系統思維、全局意識和全球視野認識改革,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設計改革,用統籌兼顧的辦法推進改革,進一步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把教育改革不斷引向深入。所以在改革之初,必須厘清改革的思路,以學校為例,在改革之初,我們首先明確了總體原則: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在建設世界一流電影學院、努力服務北京文化中心建設和國家電影強國建設的征程中,學校凝練了“蓋大樓、育大師、著大作、拍大片、養大氣”的“五大”辦學思路,深入實施學科專業拓展與質量提升戰略、人才強校與機制創新戰略、研創提升與產學研一體化戰略、加強外聯和國際化戰略、校區拓展戰略及實施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學文化建設五年規劃的“5+1”戰略。這次深化綜合改革,成立了學校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按照“5+1”戰略制定了學校深化綜合改革思路和“5+1”戰略深化實施方案,并通過黨代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后公布施行。各二級單位依據以上兩個方案,制定創新發展方案,從而形成了學校深化綜合改革思路—“5+1”戰略深入實施方案—二級單位創新發展方案構成的三級綜合改革方案。各方案均制定短、中、長期目標,并列出時間表,可量化,可監督執行。校黨委常委會定期聽取“5+1”戰略各方案實施情況,二級單位創新發展方案實施情況由學校督辦室進行督辦。
二是突出階段性任務。深化綜合改革分為兩個階段:2014到2017年為攻堅克難階段,主要解決校區偏小、硬件不足、學科建設滯后、研創能力不強、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等制約發展的瓶頸性問題;2017到2020年為優化提升階段,是在鞏固擴大前一階段發展成果基礎上,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實現建成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的發展目標,為服務北京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為服務電影強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記者:據我們了解,北電在沖擊世界一流,結合深化改革,您能談談學校為完成這一目標采取了哪些措施?
侯光明:就目前而言,學校各項工作主要圍繞“5+1”戰略進行,具體包括:
一是實施學科專業拓展和質量提升戰略,深化教育教學體制改革。重點建設一級學科戲劇與影視學,研究建設藝術學理論、美術學兩個新增一級學科;大力推進電影制作、管理學、動畫學和表演學四個二級學科建設;創造條件提高畢業聯合作業水平;努力建設全英文授課課程;召開研究生教育發展大會,成立研究生院;加強新建學院建設,建設具有理工特色的視聽傳媒學院和數字媒體學院;建立博士后流動站;研究啟動北京未來媒體學院建設等。
二是實施研創提升與產學研用一體化戰略,深化科研管理體制改革。以“2011計劃”為統領,構建“四院一中心”的牽引格局;推進北電青年電影制片廠改革、啟動智慧校園建設、實施“電影新人成才計劃—研究生長片畢業作業”等;辦好金雞百花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短片學院獎和“注目未來”展映單元,積極參與承辦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等;整合校內各類獎項,發揮集合優勢,提升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的品牌效應;高舉新學院派大旗,以“兩引雙為”為目標,以理論構建為先導,以青年電影制片廠和師生校友力量為依托,積極開展電影藝術創新,努力創作一批文化性、思想性、藝術性和商業性相統一的作品。
三是實施人才強校與機制創新戰略,深化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增量,做到“院系有長城、學校有長江”;盤活存量,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職工隊伍整體水平;持續改善待遇,努力實現教職工收入和學校事業發展同步增長。
四是加強外聯和國際化戰略,實現從開放式辦學向國際化辦學方向的轉變。充分發揮“三家共建”的政策平臺和“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優勢,實現政產學研用的全方位合作;探索學校理事會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機制,進一步發揮理事會和校友會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探索與國際高水平電影院校的學生互換、學分互認、聯合培養、學位互受聯授;實現在校生10%以上有出國學習半年到一年的機會。
五是實施校區拓展戰略,推進資源配置機制改革。建設核心區、功能區、輻射區。核心區包括薊門校區、通州校區;功能區包括北電現代創意媒體學院等;輻射區包括學校培訓中心項目、創作基地等。在學校與二級院系的關系上,學校本著在統一規劃、分別管理的基礎上,激發各二級院系的辦學活力。
六是進一步實施黨建思政和大學文化建設發展規劃,保障綜合改革順利推進。鞏固近年來建立的黨委全委會、黨代會代表常任制、黨代會提案制、教代會代表常任制、校領導班子AB角制度、黨支部書記例會、教學工作例會等制度;鞏固參加北京市第七次黨建先進校評選的成果,繼續深化以文化建設引領大學建設、藝術觀引領育人工作的特色工作;完善督辦制度,建設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
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以制定《北京電影學院章程》為統領,把“黨委負責、校長治校、教授治學、民主管理”制度化、法制化,把近年來形成的體制機制納入其中固化,把學校簡稱、院系簡稱、部門簡稱、校慶日、校旗、校徽等確定下來,并以此為依據,完成學校和二級單位的制度的“停、并、改、建”工作,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記者:聽您的介紹,北電在深化改革方面確實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您認為,還需注意哪些問題?
侯光明: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鄧小平曾告誡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走一走,看一看”“關鍵是要善于總結經驗,哪一步走得不妥當,就趕快改”,這些話對于今天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在深化綜合改革的過程中,學校黨委要求要有“四個意識”:
一是要有一流意識。堅持樹立“跳出電影學院看電影學院,跳出北京看電影學院,跳出中國看電影學院”,把學校和本單位發展放在全世界的參照系中。
二是要有責任意識。校黨委提出:“要求學生先做到的,教師先做到;要求教師做到的,干部先做到;要求干部做到的,校領導先做到;要求校領導做到的,主要領導先做到。”校領導對待每件工作爭分奪秒、一抓到底,必要時一竿子插到底,破解工作難題。學校把能不能推動改革發展作為好班子和好干部的衡量標準,并把落實綜合改革的情況納入年度中層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
三是要有機遇意識。機遇是客觀的,抓機遇是主觀的,抓機遇的本事就是抓改革發展的本事。錯過一次機遇,就會失去一個時代;抓住一次機遇,就會贏得一次跨越。在高校改革發展中,快人一步,搶占先機,步步主動;慢人一拍,亦步亦趨,則處處被動。實踐證明,對于工作的具體方案和改革發展決策,特別是機遇性決策、超前性決策,認準就干,看準就改,在實踐中逐步統一認識。
四是要有創新意識。堅持“四個不動搖”,即“堅持改革不動搖、堅持解放思想不動搖、堅持發展思路不動搖、堅持‘學院夢’不動搖”。號召廣大黨員干部敢于擔當,做落實各項改革措施的表率和示范;全體教職員工建言獻策,做改革的執行者和推動者。
最后還需注意的問題就是改革是為了什么,我們不是為改革而改革,學校改革,歸根結底,一是促進學校事業發展,二是服務師生員工發展。在北電的規劃中,隨著學校的發展和辦學實力的增強,無論是可見的待遇,還是不可見的發展機會,學校都會在盡可能的范圍內,釋放改革紅利,讓全校教職工共享發展成果。在學校改革過程中,我們將把群眾路線貫穿始終,真正做到“學術創作的事兒,多聽教授的”“上課的事兒,多聽教師和學生的”“學校發展的大事,多聽教職工的”,民主管理,依法辦學,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動發展。(特約記者高國慶鄭偉麗)
微語錄(侯光明):
泡菜的味道取決于泡菜壇子的味道,同理,學生的風格取決于學校的風格,從電影學院走出的學生必定帶著電影學院的氣質。
中國真正懂電影的人集中在電影學院,電影學院的真正財富是教師和學生。
我們要永遠牢記教學第一的思想,充分發揮電影學院的教學特色和優勢,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松人才培養這根弦。
我們有責任繼承先輩的精神,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電影學院特點的電影教育體系發展之路。
關注支持母校發展是校友們的真摯感情,關心支援校友進步是母校義不容辭的義務。
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服務對象。電影學院從事電影教育,不論在教學上還是在管理上,首要的是樹立人民的觀點。
微訪談:
記者:您的興趣愛好是?
侯光明:讀書、古箏、乒乓球等。
記者:您了解教師、學生生活和困惑的渠道和方式是?
侯光明:黨代會提案、教代會提案、師生調研、個別談話、微博、微信、電子信箱等。
記者:對您做人處世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
侯光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
記者:對您啟發最大的一句教育名言是?
侯光明: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
記者:您最崇敬的教育大家是?
侯光明:蔡元培、徐特立。
記者:您心目中好學生的標準是?
侯光明:有夢想、有責任、有愛心。
記者:您認為什么樣的教師是好教師?
侯光明:愛教育、愛學生、肯奉獻、有情懷。
記者:您經常說的一句話是?
侯光明:對人要寬容,對事要嚴謹,對工作要有激情,對生活要有熱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