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新表述
——北京高校學者座談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綜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的新表述,并同當下的時代課題、歷史使命和文藝形式高度結合起來,使所闡述的文藝觀念具有極強的現實性和時代感。
教育部社科中心近日召開座談會,組織部分北京高校專家學者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與會者結合自身教學、科研工作實際,暢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
學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繼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后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這一講話在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發展史上,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學習、領會、理解、落實講話精神,是文藝界和理論界的重要政治任務。文藝工作者要主動把講話精神內化到思想觀念中,外化到實際行動中,在新時期把文藝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學者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的新表述,并同當下的時代課題、歷史使命和文藝形式高度結合起來,使所闡述的文藝觀念具有極強的現實性和時代感。例如,講話說“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中的“重要”二字,是依據新的形式和任務把文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講話談到文藝評論時提出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大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標準的內涵和意蘊;講話突出強調了中國優秀文藝傳統和遺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指明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的底色、根基和取向,使我們的文藝理論充滿了中國文化的色彩和成分。這些新表述在新的形勢和歷史條件下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豐富深化了毛澤東文藝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學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全篇都貫穿著以人民為主體的思想精神。講話提出“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是具有重要創新價值的美學命題。首先,人民是文藝審美的創造主體,人民生活是文藝作品的唯一源泉。如果文藝家只有自己的一己情緒,而對人民生活、人民的情感無所關聯,甚至格格不入,創作的文藝作品就不可能感染人、激勵人,也就不會有生命力。其次,人民是文藝審美的鑒賞主體。偉大的實踐、健康的生活和核心價值觀寓于人民之中。文藝家進行創作時,如果能尊重人民作為鑒賞與批評的預期受眾,就會傾注最大熱情,創造出精品力作。再其次,人民是文藝審美的評判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評判者是創造最佳審美價值的標尺。尊重人民作為評判者,就要深入體察人民的審美需要,并用自己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審美享受。
與會者還討論了好的文藝作品的尺度問題。大家認為,文藝既是事業也是重要戰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激勵是把雙刃劍,文藝家可能在經濟效益激勵下創作出好作品,產生良好的生活效益,也可能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寫不出好的作品。從創作規律看,好的文藝作品需要充足的時間磨煉造就,而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則往往要“趕時間”,或通過縮短時間來降低成本,必然難以成就優秀的作品。從長遠來看,沒有質量的文藝作品既不能產生社會效益,也不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主義文藝是一種不同于任何過去時代的嶄新的文藝。文藝工作者應該立足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社會效益應該放在首位,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王曉寧)
《中國教育報》2014年11月21日第6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